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61

[ 赵仁明 文选 ]   

让巧媳妇有米可炊

◇ 赵仁明

  近几年来,我越来越发现,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咬笔头,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生活素材。作为教师就有必要指导学生及时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怎样才能积累材料呢?
  1、利用时机,及时积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学生及时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适时把它写出来,就一定会是一篇好作文。还记得有一次我班举行元旦联欢活动,听到这一消息,学生激动了好久。因此在活动中,群情激奋,学生积极参与。我看到学生始终处在激动之中,联欢活动结束以后,我就及时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把这一次活动的情景,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学生通过几分钟的交流,就开始了写作。每一个学生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很快就写完了这一篇作文。我及时帮他们批改,发现学生的作文无论从材料、语言方面都可以说是以前作文所无法比拟的,我表扬了他们。并把好作文挑选出来,张贴在教室中。通过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有了素材,学生的写作热情就高,就会写出好的作文来,如果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注意到这一点,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善于激发,善于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去活动、去亲身经历,然后才写作。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时候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去激发引导学生,把他们内心深处的最美妙的回忆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觉得有东西可写。记得我在上完《与朱元思书》一文后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学生都叫苦连天,说没有材料可写。怎么办呢?既然布置了总得写吧。我就让学生回忆,让他们想起在秋游天目湖时的情景,这一下子学生来劲了,叽叽喳喳打开了话匣子,他们纷纷回忆起游天目湖时的情景,好像是刚刚游完一般,学生激情被激发了。我及时要求他们去写作,一节课不到,所有学生就写完了这篇作文。而且我发现佳作还不少呢,重点找了几篇特别好的打印出来,在班上作交流。
  3、博览群书、广泛吸收
  我们的学生基本都在农村,生活圈子很小,往往是家里——学校,学校——家里。每天看见的无非是几条马路,几栋房子,怎么可能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呢?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广泛阅读、广泛吸收,从间接渠道获得作文的材料。如可以带他们去图书馆、阅览室看书,从中获取写作素材。其次让学生自带书籍,交换阅读,从中获取材料。平时遇到精彩片段、警句妙句,可以抄抄写写,做好摘记。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心中自然就有东西可写了。正所谓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广泛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阅读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是学生积累素材、扩展素材的重要手段。
  我认为:要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教师必须适时利用机会,激发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从大千世界里寻找写作素材,寻找生活源泉,从而产生写作的愿望和激情。
  
  赵仁明,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让巧媳妇有米可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