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83

[ 柳明 文选 ]   

浅谈习惯养成教育

◇ 柳明

  德育是政治道德教育的简称,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成为一名教师起我就一直着于德育工作,它成为我教学工作以外的又一重点。
  今年我调入仙桃四中实验部担任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和德育工作,带着满腔热忱进入了校园,用我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新的想法对初一新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初步实践,这也顺应了当前教育形式下的几种新模式。
  一.主体性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
  我从平时打扫校园环境卫生这一常规工作入手,连续坚持一个月每天早上七点钟之前到校,并且手把手教每个班的清洁值日生如何将清洁区打扫彻底,不留死角,不留渣滓。在校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制订学生的在校行为习惯要求和规范,并且坚持不懈不定期抽查,目前实验部的初一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已经初步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活动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这学期的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形式又多种多样。九月份,开学工作还未真正理清思路,就接到了举办两个大型活动的通知,一是初一新生广播操比赛,二是红歌唱响校园合唱比赛。离比赛只有三周都不到的准备时间,我迅速联系几个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与他们共同商议出了活动方案。在比赛中,我发现了令我极为感动的一幕,由于电压不稳,音响突然停了,全班的学生居然集体喊口号接着做,而且十分整齐,这令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一是佩服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另外也为自己没有考虑周全而自责。合唱比赛从背景布置到指挥安排都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很完美,其中几个班级的创意都深深地留在了师生的脑海里。接下来的运动会,我将运动会的开幕仪式作为重头戏,前思后想,以“大家唱,大家跳”的活动为载体融入其中,将前段时间的主题活动在开幕式上进行展示,孩子们最后的表演令我欣喜,令我再次收获感动。我想这也就是德育教育的成果展示吧!
  三.“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该模式认为,关心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结构,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感情,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进而为整个德性的发展奠基。
  人的交流实际上是心与心的沟通,许多差生并不是真的差,他们只是缺乏鼓励,缺乏关心,缺乏提醒。在实验部的班主任中各个年龄层的老师都有,但是他们有共性,那就是都有责任心,我曾经接触过几名在中途想不读书的学生,开始都对学习已经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可是后来都有了转变,经过观察,都是受班主任老师的影响。有的班主任老师每天都在学校,以校为家,碰到突发事件,总是第一时间通知家长。碰到有思想包袱的学生,总是极力劝阻,多加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从逼着学到自己要学。
  一直以来,我一直以活动为德育教育的第一手段,策划一流的活动,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德育教育让我的教学工作也有极大的提高,2009年11月我被选派参加湖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比武,获得二等奖;2010年11月又前往湖南参加全国湘教版地理课件制作大赛,获得一等奖。当然,在德育教育中还有许多难点,如何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保持,如何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这许多的难题必须要想出更为切实可靠的方法解决。
  学校的德育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要是老师们将德育融入教学,那么课堂效果加强,学生愿意学,老师乐意教,这是一种新的教育局面。我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以德育教育活动为载体,为打造一个德育与智育并重的教育新时代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柳明,教师,现居湖北仙桃。

浅谈习惯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