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职校教学的核心任务,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主讲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之一,主讲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有深入认识。课程负责人除具备主讲教师条件外,还要熟悉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学校要为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参加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参加科研或生产实践,提高科研及教学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建设。内容建设要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课程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明确,在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清晰。课程内容要渗透职业标准要求,适时吸纳新知识、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整合学科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
3.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建设。课程评价要建立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程与教学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教、社会评教、教师评教机制。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1.机构与保障
学校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企业工程师、精品课程任课教师等组成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制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以及组织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设立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提供保障。
2.激励与考核
凡被确立为精品课程的专业组,在科研与教研项目立项、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于取得精品课程成效的教师,在进修、晋职、岗位考核及在选派参加校际合作项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评审与管理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对所申报课程教学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等进行评审。专家评议后,符合条件的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对精品课程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专家对精品课程进行复评,水平下降的取消称号,并停止对该课程主讲教师的奖励。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
1.抓课程基础建设
精品课程要以学校现有的课程建设为基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通过学校立项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基础建设,促使各课程整合现有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开发网络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竞争力。
2.抓教师梯队
学校非常重视梯队建设,鼓励省级教学名师以及各学科带头人担任基础课程负责人;出台基础课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等来鼓励教师跨学科主讲基础课;要求青年教师在任课前必须进行助教等来强化梯队建设。
3.抓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制定了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提出在未来三年内通过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职校特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并在省内职校中有知名度的精品课程。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
1.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以网络为运行平台,通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学生互动平台搭建等在网上实现课程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校际间交流与合作,优化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2.有利于教师队伍优化
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课程负责人通过教学法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组织主讲教师课堂讲授,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机制,为课程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课程改革
学校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推进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利用网络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应确立目标,创设条件,打造特色精品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吴仁玉,江苏武进中等专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