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亲子阅读是当下社会一个新的话题,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本文就这个话题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亲子阅读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有关“亲子阅读”的话题,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关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完整知识体系的构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年轻的父母对亲子阅读理解不到位,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事倍功半的现象。所以,怎样有效地进行亲子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普遍问题。
一.亲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亲子阅读是维系亲子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也是促使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但有的父母理解不清晰,在认识与行动都存在一些偏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阅读观念
从对亲子阅读的理念看:一是对培养儿童阅读的意义理解不准确。问卷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家长虽然已经意识到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其对于阅读的基本涵义和真正价值并未能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他们过分机械地强调将阅读活动作为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或工具。有不少家长认为“阅读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有好处的”,但是却很少能够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情感的发展、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二是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家长简单地认为亲子共读只适用于幼儿,等到孩子上学了,他们自己识字念书了,就应该让孩子独立阅读,否则会养成过分依赖大人的坏习惯。所以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还比较关注亲子阅读,可一旦孩子上了小学、中学,亲子阅读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了。
2.缺少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调查表明,虽然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除了少数家庭外,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指导都收效不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缺少正确的阅读观所导致的。一些父母追求阅读指导的效果,使孩子对阅读活动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孩子阅读计划成了刻板的家庭教育行为,减弱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于父母缺少对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有关于家庭阅读指导现状的调查发现,许多家庭的指导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不能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提高阅读的质量。
3.缺乏适宜的、和谐的阅读环境
有调查显示,在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图书供孩子阅读、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宜孩子阅读等方面,不少家长存在着许多问题或困惑。
一是父母在为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问卷显示有75%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地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范围较小,很少能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以及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特点等。二是没有设定足够的阅读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在不断提高,但不少父母在亲子学习时间上的投入却越来越少。调查表明,每天能保证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5%。三是家庭环境不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区就读。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都没有固定工作,闲居在家的,经常邀请玩伴在家打牌、喝酒,不利于亲子阅读的开展。另外,这类家庭中大多数没有为孩子专门准备书房、书橱等,没有为孩子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
二.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由于在亲子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很好地引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为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做好准备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择适宜的图书资料,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无、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否,一定程度上和图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适宜的图书应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迎合孩子兴趣的读物,孩子在上幼儿园、小学时,我们可以选择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图书,同时还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韧,便于孩子翻阅;孩子上中学时,可为孩子选择情节稍微曲折,内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恶分明的书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们不太注意细节,等他们再大一点时,图书的故事情节可以相对长一些、复杂一些。此外,还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知识类的故事书,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进一步的发展。
2.创设适宜的环境,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
置身于一个相对独立、安静而又舒适的空间进行阅读,无疑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还应为孩子建构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窝,为孩子创设舒适惬意而又童趣化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家中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地面可以铺设一块卡通图案的地毯,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松软的地毯上或是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墙壁上可用孩子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装饰物进行美化,书本可以或开或合的放置其中,使整个小窝充满休闲和趣味的感觉。如果家中有这样一个书吧似的空间,孩子一定会有很强的阅读欲望。
3.巧妙诱导,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环境的创设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真正让他们走进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离不开成人的诱导。人们都知道,“讲书”是孩子学习阅读的一个必经阶段,他们会拿着书请求父母:“给我讲这个故事。”此时,父母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且应该深情并茂地讲。如果你的讲述平淡无奇,孩子也会因此失去对这本书的兴趣;如果你的讲述惟妙惟肖,能让孩子读后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他一定会深深喜爱上这本书。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复述故事或角色表演,让孩子在表演中重温阅读内容,鼓励孩子续编故事情节,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总之,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4.循序渐进,谆谆善诱,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
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潜移默化中也习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这时,我们要敢于放手,鼓励孩子自主独立地去阅读。
(1)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读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相适宜的读物,内容简单些,情节生动有趣些,以便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有利于孩子阅读信心的建立。为了吸引孩子主动地去阅读,在阅读前要作些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带着问题和悬念来预测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孩子阅读,父母需指点迷津
孩子的自读,只不过是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有时孩子可能看懂了一些,有时也可能完全跑题,是他们自己的创编。不管怎样,毕竟都是他们阅读的成果,家长首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喜悦,感受成功,树立信心。然后再和孩子共同阅读其中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为孩子指点迷津。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让故事更为生动,进一步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
(3)启发思考,懂得事理
很多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在阅读结束以后,要对作品中有悖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质疑,接受教育,让孩子大胆发挥自己想象,续编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篇章。也许,孩子们的故事不是那么合乎逻辑,语言还很稚嫩,但不管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始终是他们的“成果”啊。这种阅读后的创造过程,为孩子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与发展。
整个“亲子阅读”的过程似乎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奏响了一首优美的乐曲:序曲让阅读触动孩子的心弦;主题曲让孩子充分感受阅读过程的美妙;在尾声中他们领会了阅读的精髓,这一切会让他们久久地回味……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间更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所以,尽管工作再繁忙,父母也应该做到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孩子读书。只要能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孩子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申健强,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教师;王开芳,教师,现居贵州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