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50

[ 何莉 文选 ]   

怎样有效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

◇ 何莉

  内容摘要: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将是一门永远的艺术。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和语言天赋,才能实现个性化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独特的经验感受、情感的投人、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文风等等。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
  一.广泛阅读,积累个性化的语言材料
  阅读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文学作品给人以真、善、美的陶冶和启迪。只有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为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内多读,感悟个性化语言。
  我们所学的课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每一篇文章都是范文 ,无论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有两百多篇的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让学生多读、熟读乃至成诵,从中学习作者个性化的构思、鲜明风格的语言、独具一格的写作技巧等等,这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我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挑选你最喜欢或你认为写得精采的语句、段落、篇章多读几遍,甚至抄在摘录本中经常诵读。这不仅使学生达到积累语言材料的目的,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启迪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课外补充、丰富个性化语言。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的重要途径。文学营养的汲取,有助于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丰富和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个性化的语言呢?
  第一,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阅读材料。
  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文章,了解了各种风格的语言后,就可以做到厚积薄发,遣词造句顺手拈来,脱口而出,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并逐渐在作文中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丰富生活,充实个性化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敏感的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就需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充实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多在文外下功夫,给学生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寻求“源头活水”。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学生非常渴望了解陌生的世界和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近在咫尺的邻居家,或者远在异地亲戚家,流水潺潺的河旁湖畔,或者鸟语花香的公园,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极有吸引力的去处。倘若开展远足、参观、游览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使学生走出学校的狭小天地,欣赏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二)感受生活,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如春秋游路上,采一朵野花进行解剖,让学生了解花的名称、结构、生长季节等或捕捉一条小虫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它的生活方式、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利害关系等。沿途遇见的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棵树、一条小河、一块怪石……都可以成为观察、谈话的对象。教师还可以通过“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去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这些真实的感受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写好个性化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积累生活。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这就是写作的开始。中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见闻簿”的形式,每天一句话或几句话记录当天的生活,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写日记”“写周记”的形式积累生活。
  三.自主表达,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地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我在作文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表达、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的:
  首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导学生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在之趣。因为,有了“我”,作文才会有个性,才会有真情,就不会人云亦云,就不会公式化、模式化,就不会去抄袭、套作,它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和真切感受,作文也就不至于无病呻吟了。
  其次,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现自己,虽然带有稚气童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这样他们就会有对人生的深悟、对社会的洞悉。
  求真、求诚是作文之本,健康的个性应是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远离虚情假意。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说诚信之言,何立真人人格。
  四.真诚鼓励,爱护个性化的话语倾向作文是心灵的释放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不是非得按照教师的喜好加以纠正不可。杜甫有诗云:“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学生作文中的媚世之思与佞巧之言,其实是一种心灵的遮蔽。要细心呵护他们灵性的表达,诸如“我的童年很长,一头系在妈妈的发上”“一头醉人初升的太阳”“冰雪化了,变成了春天”“河里的水很活泼”“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这些都是富有灵性的、富有个性化的表达,呵护它,就是呵护学生富有创造的个性。
  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意呵护学生个性化的话语倾向,主要采取鼓励的原则,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习作。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同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做硬性规定,标准因人而异,要看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同时,鼓励思维求异,求异有利于思维追求个性,个性意味着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对作文来说,求异会带来无限思维的空间和蓬勃的活力。
  
  何莉,教师,现居湖北嘉鱼。

怎样有效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