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应用文教学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备应用文基本写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应用文教学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应以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为重点;把基本写作知识、文体知识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应用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 实践性 能力训练 灵活的教法 开放式教学
应用文教学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各专业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的应用文基本格式,达到能够写作基本应用文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对社会和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几近苛刻的要求,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无疑为应用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现在多数应用文教学课堂的现状是,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台下的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时学生在应用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往往轻视应用写作,认为应用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根本就不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写作技巧更是多余。作为应用文教学工作者一方面应帮助学生纠正这一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应着力在应用文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真正学有所成呢?除了变换各种教学手段以外,我觉得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教学原则问题。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应用文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但是,由于现有的应用文教学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完备的教材体系,使得它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现有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写作训练的内容很少,教材顺序的编排也沿用理论知识的分类和顺序,没有结合应用实际和体现教学规律;这给应用文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因此课堂教学出现了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理论讲授与示例分析、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现状,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基本写作知识,并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写作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就要求施教者对应用文教学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把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及练习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以基本知识指导写作实践,又通过写作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首先,教学内容应以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为重点。
应用文教学重在“应用”,作为公共课的应用文教学它的教学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和探讨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们的应用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基本应用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而理论知识的培养,不必过深过细,而且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结合练习和实际写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把原有教材内容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压缩至占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能力训练部分增加至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为了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理论知识部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宜采取讲要点、解难点和归类讲解的方法,突出各文体的特点和异同,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面面俱到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训练和实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同时精讲多练、提纲挈领式的教学方法也促使学生多预习、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把基本写作知识、文体知识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许多教材把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分成前后两部分,一般情况下,写作练习安排在文体知识之后,写作基础知识部分没有联系具体的写作练习,这样,基本知识的学习完成之后不能及时用练习来巩固,不仅内容单调,教学效果也不好。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改变基础写作知识和文体知识所占比例的同时,应当把写作练习融合到基础写作知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使三者有机结合,即:
一个教学单元=写作知识+文体知识+练习
这样,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文体知识联系具体的写作练习,学习了一定的文史知识之后,就把它及时用到写作练习中,又通过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做到了“有的放矢”。如“应用文的材料与计划”这一教学单元,可以安排以下三个教学过程:
1、应用文材料的特点:结合具体例文学习如何鉴别和使用材料(约30分钟);
2、“计划”的格式及写作要求(约20 分钟);
3、给材料作文,写一篇计划(包括指导、评点和总结)(约100分钟)。
第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文的程式性、格式化特点及教学的实用性教学目的,要求施教者必须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应用文的专业性和程式化强,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固定、统一的格式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制造一种“新鲜”的气氛,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变“教”与“学”的单向沟通方式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变化之中生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教学方案如:
(1)“讲述法+模拟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复杂的应用文,如调查报告、经济合同等。
(2)“点拨式+阅读+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应用文,如布告、通告、通知等。
(3)“阅读+问答+练习”的方式,适用于比较简明的应用,如总结、请示、报告等。
(4)“课前作业+指导”的方法,如日常应用文中的条据、电报、启示等。
总之,切合实际、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第四,启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提高写作训练的课时比例,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所谓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首先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应用文写作练习的机会。如日常生活文书的写作这部分,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如条据、感谢信等;专用书信类的如推荐信、求职信、家信等,这些应用文有些可能是学生曾经使用或见到的,可以通过学生的回忆和积累,来进行模拟写作,可以模拟具体的情境、具体的内容,随时安排写作任务。
另一种实践方式是把应用写作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安排,在学生寒暑假及周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安排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各种规章制度,如计划、总结等,让他们搜集这些材料作为社会实践的一项作业,同时可以结合实践写出一些总结性的材料,如调查报告、市场预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和单位进行专业的写作实践活动。也可以模拟新闻事件写作新闻、消息或述评。同时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鼓励他们将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写成新闻稿向报社、电台、电视台投稿等,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机会。这样就拓展和延伸了应用写作的课堂,增加了应用写作教学的内涵,增强了写作训练的实用性,无疑会为应用文教学开拓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启动,为应用文写作创造了更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韩琦主编。通用写作新教程。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李凯源。高等应用写作教程。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3]温迎军主编。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全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于兴菊,女,黑龙江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