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鉴赏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础。《考试说明》明确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每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的语文卷,均会涉及诗歌形象的鉴赏。所以,掌握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对每个考生都极为重要。
关键词:诗歌形象 鉴赏 答题技巧
诗歌的形象分三类:1.景物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2.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3.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一.景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鉴赏设题,一般是问“有哪些意象”、“描写了哪些景”、“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或“这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不管以什么样的题型考察,答题时均可以遵循四大步骤:找——描——点——析。首先找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然后描绘这些形象所组成的画面,再点出诗人写景所用的手法,最后分析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示例一:(200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第一步,找出景物形象:“新晴”下的“南亩”,“倾家”而出的农人;第二步,描绘画面:雨后,阳光明媚,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正辛勤地耕作;第三步,点出手法: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第四步,分析情感: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参考答案]尾联写了雨后,阳光明媚,农人全家正在农田里辛勤耕作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给前面所绘的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示例二:(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解析:第一步,找出景物形象:“柔桑”、“嫩芽”、初生的“蚕”、“平岗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第二步,描绘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第三步,点出手法:借景抒情;第四步,分析情感: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
二.事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诗歌一般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人格追求。事物形象类的设题一般是“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回答此类题可以遵循三大步:归纳事物特点——点明方法技巧(拟人或托物言志)——分析思想情感。这样答题可以不遗漏要点。
示例一:(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tuò),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问: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第一步,归纳事物特点:嫩、新、阴凉、净、香;第二步,点明方法技巧:托物言志;第三步,分析思想情感:寄寓了诗人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的理想。
[参考答案]竹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诗人托物言志,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2010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本诗设题很清晰,恰好反应了上面所说的三步。只是顺序不同而已。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人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鉴赏设题一般是考察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人物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类设题一般是“刻画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怎样的性格特征”或“怎样刻画人物形象”,回答此类题目也可以遵循与事物形象鉴赏相似的三大步:第一步,分析形象特点;第二步,点明人物描写手法;第三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
示例一:(200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问: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第一步,分析形象特点:根据诗文和注释,可分析出词中人物幽默、乐观;第二步,点明人物描写手法:借事抒情;第三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表现了诗人受人讥讽后的幽默诙谐、乐观自信和其志向的高远。
[参考答案]诗人借事抒情,表现了人生态度:①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示例二:(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山翁”足不出户,无人造访,隐居世外;第二步,点明人物描写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第三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参考答案]本诗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的隐居生活,通过描写隐士居处幽僻的景色,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环境侧面烘托,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法无定法,同学们应根据情况灵活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上面所谈的步骤还是应了熟于胸。只有熟练掌握了上面的技巧,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才能手到擒来,迎刃而解。
赵丹华,王东亮,教师,现居湖北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