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是由Google公司于2005年6月发布的一款全球卫星地图集成软件。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形象、功能强大而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软件包含丰富多样的地理信息,在地理教学上具有教学地图所不具备的优点。本人任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时,曾运用Google Earth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现就Google Earth在《游历华夏》教学中的应用作具体介绍,望能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基于此,课前教师事先选择郑州、西安、乌鲁木齐三个城市中几个众所周知的著名景点嵩山少林寺、黄河风景名胜区、黄帝故里、秦始皇兵马俑、西安碑林、天山天池、喀纳斯湖、菊花台,运用Google Earth地标文件制成一段视频,并配上《大中国》的音乐。上课铃响后,教师播放短片让学生欣赏:一个悬在太空中的地球旋转着从远而近翩然而来,中国的轮廓清晰显现,停留三四秒钟后,镜头突然快速地拉近到秦始皇兵马俑。七八秒钟后,秦始皇兵马俑逐渐由模糊变清晰,上方出现一幅图片,下方出现一段文字说明: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里面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接着现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个哪个地方吗?”接下来以同样的方式,画面快速跨越山川河流转向其他景点,又显示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和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播放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该课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显现的各景点的名称吗?你们知道这些景点各有什么特色吗?好,这堂课老师带领大家借助Google Earth软件从诸暨出发沿途经过郑州、西安最后到达新疆进行一次虚拟旅游。
由于教师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参与到下一步探究活动中来。
二.量算权衡,设计旅游线路
教师提问:要去某个地方旅游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表看法:“要准备充足的食物”、“钱要足够”、“应带上防病的药”、“设计好旅游线路”、“要考虑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同学们考虑得十分仔细。如果我们都作了这样充分的准备,想必我们的旅程一定十分顺利和愉快。说到交通工具,大家说说看,我们该选择哪一样呢?”因为课前已经作了预习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马上能明确:铁路既经济又快捷,是此次旅游的首选。
接下来,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从诸暨经郑州、西安到达乌鲁木齐比较近便的有几条线路可供选择?”各小组成员对照《中国铁路干线图》,很快发现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路线略)。教师又问:“三条线路中究竟走哪一条铁路线最近便呢?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可用什么方式来量算?”虽然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第一单元就学过,但因为已经过了好几个星期,学生们可能会淡忘,教师作适当提醒,学生们就会想到用尺子在《中国铁路干线图》中量出各站点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将各点实际距离相加就能知道总的距离了。有些学生还提出:“如果用绳子代替尺子,结果会更精确。”
“对,看来同学们能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不过,同学们有没有想到,还有一种更快捷的量算办法,就是借助Google Earth中的测量(ruler)功能来量算。大家以前实践过了,想必现在应该能操作吧。好,请各小组成员动手操作,并告诉老师结果!”
学生们拿起鼠标在软件上操作起来,最终各小组形成一致意见:选择甲线路最近便。
三.展示成果,尽显城市特色
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上具有教学地图所不具备的优点:在“搜索”面板的“飞到”输入框中,输入一个英文名称或经纬度,按回车就可以快速定位;可以快速截取平面图和3D 图形并加以保存;可把别人的地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或把有用的、有趣的地名做成地标,通过点击“地址”面板与“层设置”面板之间的“播放”按钮,可将添加进去的地标集像电影一样进行播放。Google Earth实在是一款能直观、形象展示数据资料的有效工具。
在准备工作中各小组已作了仔细的分工,落实了各成员的职责,在“筛选组”的努力下,筛选、整理信息的工作很快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各小组在 Google Earth上进行编辑,再向大家作直观地展示。为使各小组的探究工作开展得有条有理,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以下探究步骤:(1)总的介绍该城市的特色,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密度、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矿产资源、农业特色等;(2)根据事先收集的资料,在Google Earth上找出该城市的著名景点名称;(3)给每个景点名称标上地标,并加以保存;(4)截取各景点的平面图或3D模型,并保存下来;(5)为各景点写上几句解说词;(6)将各景点地标统一放进一个文件夹;(7)各小组派2-3名代表,按顺序播放各景点并以导游身份进行解说。
由于准备充分、指导及时,各小组的合作探究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各小组熟练操作Google Earth通过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料,如旅游路线、图片、3D模型图、文字、视音频、网址链接,将所负责城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们知道了郑州在交通区位上占有巨大优势,是东西南北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感受了西安这座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领略了乌鲁木齐雄奇壮美的草原景观和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一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中油然而生。同时也使学生们注意到:发展旅游业要重视对旅游资源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
四.比较差异,促进交流互补
Google Earth在直观形象地展示各区域之间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差异上也是好帮手。Google Earth上不同的颜色显示了海洋与陆地、沙漠与绿洲、雪山与江河、稻田与旱田的差异,不同的地形显示了平原与高山的差异;Google Earth的放大缩小、拉过推近的功能使城市中密集的建筑和农村粗放的农田形成鲜明对比,各城市的规模大小、布局特征,及其城市功能健全与否、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与否,都让人一览无余,从而反映该地经济发展情况;借助Google Earth以搜索到该地有没有、有多少名胜古迹、遗址、名人故居、博物馆、文人遗迹,从而体现该地的人文特色。为此,下一步就是引导各小组成员比较所负责城市与诸暨市之间的差异。“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确实将各城市的特色向我们展现出来了。如果按区域的划分标准,乌鲁木齐、西安属于西部城市,郑州属于中部城市,显然,它们和我们东部小城市诸暨在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就请大家将事先收集的有关诸暨市的资料与所负责的城市作个比较(发给每个小组一张事先设计好的比较表,提示从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密度、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矿产资源、农业特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再派代表借助Google Earth软件向大家展示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
接下来引导各小组就如何促进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各区域既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不足。那么可不可以拿东部的优势来弥补西部的不足、拿西部的优势来弥补东部的不足呢?东西部之间到底该如何加强交流和互补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一步,仍让各小组借助Google Earth一边展示,一边解说,提出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建议。
最后教师对本次探究活动作总结,充分肯定积极参加探究活动的学生,表扬表现突出者。
本课借助Google Earth创设情境、设计线路、展示成果、比较交流、延伸课外,基本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全符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方式上所倡导的实施要求:“教学要充分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历史年表、文物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不过,运用Google Earth组织教学,需要学校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任课教师掌握较高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操作技能。但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oogle Earth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王慧君,男,教育硕士,浙江诸暨市荣怀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