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大学生来说艺术类课程尤其重要。而合唱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普通高校;合唱;音乐教育;群体艺术
当今,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显示出齐重要地位。合唱艺术一起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合唱的蓬勃发展促使我国学校几乎多有合唱团队及开设合唱课。在音乐教育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合唱课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合唱表达群体的感受、愿望、意志、爱憎和慰藉,西方中世纪开始的圣咏,以及清唱剧《创世纪》、《弥赛亚》、各种安魂曲中的合唱,都使人感到一种精神上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平静、一种令人感动的爱心和凝聚力。前苏联红旗歌舞团的男声合唱;我国中央乐团的合唱,把民歌唱成了立体的,那样引人,那样动听。在合唱中你觉得即不孤立也不突出,你的心和大家一样在感觉,在跳动,在同步地共鸣,使你杂念顿消,把自己融化到群体的感情当中。它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鼓舞着人们承受着艰难去实现正义的事业。
我国的合唱教育从近代开始,学堂乐歌沈心工和他的《学校唱歌集》,以及他对学校歌唱事业的重视;李叔同和他的《国学唱歌集》;抗战救亡时期张曙的《日落西山》、聂耳的《毕业歌》、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都是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合唱作品,鼓舞人们同心同德地去赴国难,去争取民族解放,而新中国建立后一曲《歌唱祖国》直至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使人振奋,使人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会一代代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下去。
普通高校的合唱课是一门群体艺术,它由两个以上的声部互相配合、烘托进行演唱。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合唱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基本音乐素质为前提,它需要高师音乐学专业前期课程作为铺垫。先从音乐理论课谈起,我们知道乐理是音乐学习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其中节奏与速度在合唱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合唱是群体艺术,要求每位歌者都必须集体行动,这个声部才能准确无误地在合唱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在合唱中,要求每一个声部、每一个歌唱演员都有较好的视唱基础,听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在合唱中,每个声部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会唱准每一个和弦,使人们清晰地听到各声部进行的层次变化,同时听到和弦转换前后所发出的不同音响。
一、在普通高校中如何训练大学生的合唱
1.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
普通高校非艺术类的学生在音乐理论和声音的发声技巧上普遍有很大欠缺,所以在合唱课上要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
第一,闭口音哼鸣(u、m、ung),使学生体会气息的感觉,是声音与气息良好结合。
第二,开口音(i—e—a)让学生体会legat0(连贯),达到声音的统一、稳定。
第三,跳音练习(la、li、lu)以五度、八度练习为主。使学生能在唱歌时体会这种心灵的跳动之美。
2.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技巧
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很少接触乐器,所以对音准的掌握以及对多声部的掌握比较簿弱,因此要加强学生视唱练耳的水平。在练习发声曲之后,可以进行听音与多声部视唱训练,增强学生对音的敏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音准,和彼此倾听的能力。
3.给学生提供中外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
让学生们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都有多理解和认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对学生的音乐辨别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学生们在参与合唱活动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
1.互相倾听
彼此都能听到的声音时会很和谐,相反的是各声部比赛声音,总想使自己压倒别人,这就很难出现协和的,像粘和在一起的整体效果。告诉学生这里要突出的是整体面不是个性。
2.学会合作
合唱是集体的事情,那么在这个集体里,大家必须保持和谐的气氛。在这个集体里,无论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大家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几个声部彼此配合,才可能演出美妙的歌声。
3.学会尊重
合唱既然是集体行为,成员间的彼此尊重是理所当然的。除此,合唱成员还得尊重乐队,乐队得尊重指挥,而全体合唱人员乐队指挥还得尊重作曲家,按照作曲家的意思来理解作品、演绎作品。
4.学会分享
音乐是一门贵重的艺术,但是这门艺术如果不与人分享,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音乐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
教师能在合唱课中与学生拉近沟通。每个人在课上都互相倾听教师在课堂中担任指挥。师生关系在相近咫尺的口传心授中容易拉得很近,彼此都在近距离了解、体验对方的性质,好处是能够建立很深的友情。
合唱中,学生们要想到自己是一件乐器,像交响乐队中第一提琴中的一把琴一样,与整个乐队一起完成一部乐章。人声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乐器。瓦格纳的歌剧之所以称为乐剧也是富于整体性和交响性。在训练学生的合唱艺术中,更要有整体概念,整体的理解,在指挥的协调下,以一种乐器的音色出现。展现合唱艺术之魅力。
可以说合唱不是声乐独唱,它的形式是以多声进行的,作为合唱教师决不能只管一个人声,决不能培养那种不理解、不懂得、不配合别的声部的“独”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