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象派的发展时期,摄影在其中每一个画家那里都曾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他们每个人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印象派;摄影;图形;视觉
一、摄影的发明和印象派的发起
视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理功能,但人眼对外部视觉的形象感知是即时的,这种视觉形象无法疏离现场也无法完整再现。为了留住眼前的一些景像,人类在自己的文明初始之时便创造了绘画、雕塑等技艺。这些手段虽然保留了人类所见的一些景像,但这些景像的取得却是间接的,得通过人手一点点地去摹写、复制。如何直接捕捉眼睛所看到的景像并能够长时间的保留和加以复制,成为人类文明一个持久的课题。
19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机械和光电发明的世纪。生产力革命的成功一次又一次更加强烈地激起了人们的发明狂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人们当然没有忘记“复制景像”这个永恒的人类课题。在世纪初光学、化学和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了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摄影术作为一种直接记录可视固定影像的技术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了。摄影术诞生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方式。从此,人类图像科学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1874年的3月25日,位于杜鲁门大街一座大厦的二层楼上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的联合展览”。人们对参展画家粗犷的画风和直接的表现方式大为吃惊,立即引起了大众强烈的不满。展览之后他们就得到了“印象派”这个饱含讽刺的名字,并留传至今。
二、印象派绘画和摄影的联系
19世纪的画家们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不受摄影术的影响,即使是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这些大师们也经常时不时地在创作时用到照片。但其受照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些画家是直接用照片作为素材与写生草稿并用,甚至有些人用照片完全代替写生草稿。另一些画家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照相机的取景方式和表现题材汲取营养,印象派画家明显就属于后者。
有人曾说过:摄影发明之后,人们才看得见很多新的东西,在这以前,人们是看不到的,或是视而不见的。印象派画家们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直接见闻当作自己表现的主题,他们的作品既没有古典史诗般的悲剧场面和形象,也没有浪漫派的传奇色彩与激情。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他们没有特殊的社会寓意要通过作品来表达。在这一方面,他们和早期摄影艺术所表现的题材不谋而合,同时都在记录着当时的生活。
印象派绘画打破了古典派完整场景的构图方式,他们可以用画框任意切割画面,取客观场景的一个片段做成构图,力求不完整的效果。马奈的《维勒里宫花园音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印象派画家开始改变以往的视点和构图表现方式,有些作品看起来就像在生活中抓拍的照片。
三、印象派画家与摄影的关系
马奈与摄影的直接联系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到1860年,马奈肯定已见过了成百张也许是上千张的照片。更为重要的是在其好友摄影师纳达尔的影响下,马奈本人也成为了一位业余摄影师。马奈作品中缺少空间深度,有一种平面化的倾向。他对光采用了一种和古典绘画显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后来他完全抛弃了用对象阴影过渡来暗示体积的传统手法。现代批评家莱夫对此曾有精辟的描述:“画面的调子处理十分简略,很少有中间过渡色,看起来像一种用闪光灯拍摄的那种刺目和令人惊异的直接效果”。
艺术史家约翰·理查森认为摄影在决定马奈肖像画风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特别注意到马奈肖像画中普遍具有的凝练的姿态和僵硬的表情,他问道:“是什么使这些模特儿看上去如此专心而又如此发愣呢?显然不是艺术家,而是摄影师纳达尔的魔术盒。”理查森也注意到了马奈的主要发明——消灭了中间色。他甚至认为这一特征在马奈的早期作品中就已存在,诸如《六弦琴》和《艺术家父母肖像》等。
德加作画多取材于日常所见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而且往往是一种“瞥见”,他不像传统绘画那样把素材作一番“理想化”的安排,而是即景成趣,甚至有意采取反常的、奇特的构图。在他的画面上近处与稍远处的人物形象往往大小悬殊,画面边缘上的人物与物体形象往往被切掉了一块。这种构图上的变化,意味着审美趣味的变革,但也可以看出摄影的影响。他热衷于瞬间动态的表现。德加喜欢画马的动态,马的四条腿在奔跑时究竟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怎样把行动中的瞬间形态显现在画面上,早已是些名画家关心的课题。他不仅作实际的观察研究,而且当摄影师爱德华德·麦布里奇的动体摄影集出版时,德加更是事先预订,并参考其照片制作奔马的绘画和雕塑。他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时,也往往表现那些看似奇特而真实自然的姿态,与学院派画家们在画室中让模特儿故意摆弄的姿态大异其趣。描绘这种生活中的动态,固然要靠日常的观察与记忆,但德加也显然是受了当时兴起的“快速拍摄”或“抢拍照片”的影响。在明暗调子的处理上,以传统手法表现明暗调子是采取室内的人造光,明和暗的分布十分均匀。德加却别出心裁,他的许多作品表现歌台舞榭的灯光,往往有几个光源,从而在画面上显现出一种光色变幻的效果。《咖啡馆中的歌女》中,光线自下而上照射在歌女的脸部,显得格外奇特。
参考文献:
[1]《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美)保罗·c·韦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印象派绘画史》(美)约翰-雷华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西方写实绘画》,吴甲丰,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