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5期 ID: 152943

[ 何海龙 文选 ]   

浅谈精彩课堂的设计

◇ 何海龙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真正成就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起点,以文本为原点,以教学目标为根本点,以教学过程的合理为重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设计;课堂教学
  
  一、精彩课堂设计应以学生为起点
  
  现在的各种公开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进行;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除非这位教师马上改变、调整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设计,不是老师设计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首先要研究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的起点。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二、精彩课堂设计应以文本为原点
  
  无“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然失败,因它遗失了“本”的特点,“本”的精彩。忽视文本的研读,课堂上教学必定是浮光掠影,又从何谈精彩。这里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各篇课文所呈现的文体特征,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二是指各篇课文所具有的独特的闪光点,独具的魅力,独特的精彩。授课人有时弃之不顾,却将注意力放到学习活动设计上,以示自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图,孰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切离开课文之本的所谓设计,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包装,中看不中用,也容易成为哗众取宠的作秀表演,热热闹闹却不实实在在。成就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点就是文本,语文课堂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做好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走进文本,研究文体特征,分析教学要点,思量精妙之处,课文之“本”是完全可以抓住的,如古诗这种流传千年的特殊文体,它的本体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为诗句的韵律美和意蕴美,那是可以通过对学生诵读和教师适当点拨即可以把握的,“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为诗歌的思想感情,那是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的感悟来掌握的,特别是名句,古诗之所以流传,往往是因为其中有佳句流传,应该说,全诗的情感大都体现在名句上。诗歌的美妙意境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谓的环节只能增加对教学目标的干扰,使学生在了无生趣的训练中倍增反感。
  
  三、精彩课堂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根本点
  
  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如果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造成教学失去整体性,不能有效地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只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很难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谐统一,二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①掌握文章的生字词。②学习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③引导学生领会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四、精彩课堂设计应以教学过程的合理为重点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它包括课堂流程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课堂流程设计
  课堂流程设计有这么两种:其一,线型流程,这是过去一种非常流行的设计,因为它十分紧凑、严密,往往是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老师们也认识到这样的课堂中缺乏应有的自主探究,缺乏必须的个性体验,因而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建构感悟。其二,板块式结构,它比线型流程显得更为粗犷。正因为这种粗犷,使得师生有了更为宽裕的时空来充分突破各板块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2.学习方式设计
  学习方式的设计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意识激活、主体精神的唤醒和主体潜能的发掘,关注交流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交流分享。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习得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又在交流中分享别人的学习收获;又有教师的适度点拨,科学素养自然得到提升,还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讨论法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倍受教师的青睐。

浅谈精彩课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