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着力推进大学生素质培养是高校团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提出了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实践中推进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发展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培养:共青团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团组织在以培养人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学生的需求,高校共青团应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大学生素质培养实践中不断推进高校团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一、以推进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曾庆高校团组织先进性
当代青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同步成长起来的一代,党和人民对这一代青年寄托着很高的期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责无旁贷地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担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对于高校团组织来说,就是要带领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实践成才,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着力推进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发挥共青团的先锋队作用。
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袁纯清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培养跨世纪青年人才座谈会上指出:“新世纪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团的一个新课题,把培养新世纪优秀大学生作为高校团的工作重点与主攻方面,是我们实施人才工程的重要项目。”着力在团工作中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在高校学生中形成积极导向,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它便于我们作为一个工作的切入点进行实际操作;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举措,培养一支优秀大学生队伍,其实质就是要组织起一支新世纪的“国家队”。因此,突出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这一主题,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
对照当前大学生的现状,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是追求知识、渴望成才、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一代人,特别是学习、掌握了不少新知识,有新的眼界。但从整体上讲,在素质上还有欠缺。意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完整,特别是人文素质有较大欠缺;二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度不够,实际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性不强。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为学生全面成才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积极推进新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发挥共青团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二、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推进高校团的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已经证明,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具有第一课堂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是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高校共青团建设。
1.立足建设,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
业余团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章学校小组是共青团组织青年学生学习理论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完善三围一体的学习理论学习网络。要强化理论性学生社团建设,创办学生理论刊物,为引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双学”噶甘提供园地。要加强校内广播、报刊、黑板报、专栏等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强化宣传力度。要培养一支立场坚定、素质优良的学生“双学”骨干队伍,通过他们以点带面的工作,调动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积极性。要加强制度教育,建立和完善青年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是一种主导的、科学的、高雅的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校共青团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他们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仅靠课堂老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场所、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科技思维能力和科技实践能力。共青团组织要建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的导向机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申报、立项、资助、开发、评审、奖励的激励机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的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到课外科技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科技意识和面对21世纪挑战的科技素质。
4.抓好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学生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而且,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社团的作用日益显著,它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帮助会员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共青团在组织和指导社团活动时,要进一步确立“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科学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立足发展,突出建设,分类指导”为方针,大力扶持学术科技型社团,努力印度哦啊理论学习型社团,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去,社会实践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已得到充分证明,今后,共青团组织应致力于社会实践的各种功能开发,尤其是智育功能的开发,要做好“创新教育”这篇文章。把“三下乡”、社区援助、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用社会大课堂弥补课堂小天地的不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