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5期 ID: 152863

[ 姜艳 文选 ]   

试论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能感与倦怠感

◇ 姜艳

  [摘要]硕士研究生在不断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导师的指导、学校环境和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引起学习的低效和倦怠,本文通过提高导师指导的质量;为硕士研究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调整评价机制:端正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等措施来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能感,缓解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习效能感;学习倦怠感
  
  一、问题提出
  
  硕士研究生刚入学时,由于各种特殊原因在自身不断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引起学习的倦怠感。这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由于学习效能感低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质量而且对硕士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
  一般认为,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是指硕士研究生不能顺利应对学业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硕士研究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可能产生以下反应:情绪低落、科研能力很差、缺乏对成功的体验。其中缺乏对成功的体验是指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中学习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高。这种低的学习效能感会进一步加剧硕士研究生学业的倦怠,使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出消极应付的状态。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社会因素、情绪状态等方面研究学生学业倦怠问题,但是这些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学习倦怠感。有的学者开始关注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探讨导师在硕士研究生产生学习倦怠中的作用,并把导师作为一个突破口来寻找学生学习倦怠的缓解。笔者认为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学业的指导影响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也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效能感能从根本上缓解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
  
  二、硕士研究生生活、学习现状
  
  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活有些不同,本科期间有班主任和辅导员豁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而研究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几乎都是无人问津:生活比较单调,课也很少,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完全靠自己看书。导师也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带的学生又多。多半忙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到每一个同学,所以使得一些硕士研究生觉得被遗忘。
  王本玲研究显示尤其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业方面是最大的困惑。学习方式转变不过来,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怎么读书也不知道读什么书好,更无从谈起写文章搞科研了。
  
  三、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效能感低、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
  
  1.导师因素
  我国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下的个体培养。徐国权,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导师的关注和指导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就业状况均产生关键作用,实践证明,导师能把研究生带到知识前沿,形成研究问题,指导方法和规范引导批判和创新,是影响研究生群体学习生活综合现状的重要因素。
  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在交往时要注意树立正确、合理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意义上讲,导师和研究生是师傅和徒弟关系,导师指导学生看书搞科研、教学生做人;在制度上讲,导师和学生是负责与被负责的关系,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负责;在伦理上讲,导师和学生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导师要年长于学生,比学生更有社会经验:在学习中,导师和学生又是合作关系,导师和学生交流学术、搞科研。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硕士研究生学习效能感的提高。
  2.学校因素
  学校是一个特殊环境,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是研究生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应合理利用学校资源,使其发挥积极的方面。则能使硕士研究生在态度上表现的更积极些。
  另外,学校的评价机制也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的动机,尤其是有的学校用经济来制约评价结果,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对这种方式很关注。研究发现学生受到的评价越高,个人的学习效能感越强。但是,目前来看许多学校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都是根据初试成绩采取公费、自费制度。这种不健全的制度使得一些研究生失去学习动力,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没有信心继续努力。这时他们心理上会处于一种消沉的状态,学习效能感相对降低很多。
  3.硕士研究生自身因素
  硕士研究生刚从考研的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成为胜利者,那份喜悦与庆幸的心情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想想考研时拼命学习的情景,不免心有余悸,因此在最初的研究生生活中有些懈怠;还由于自己性格特征问题,加上研究生生活的适应度不是很高,所以学习动机不强。在研究生期间,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很多人没有升学压力,他们认为自己只要勉强过了各科老师学业要求,稍微细心认真点把毕业论文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学习的效能感低,如果在学习上一直消极下去,就会逐渐使得研究生学习倦怠。
  
  四、提高研究生学习效能感,缓解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1.提高导师指导的质量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是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导师的“指导”用英文表示为Guider应该是研究生导师的最高境界,他对研究生予以引领、训练、照顾、扶持、传授,造就的是人才,收获的是希望。导师与研究生的学术联系是千丝万缕,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要充分发挥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方面的指导,导师要有责任心,要重视对研究生的指导和监管,避免“招而不管”或放任自流的状况出现。导师进行适时、适度、适当的有效指导意味着把研究生带到知识前沿以形成研究问题、指导方法,规范引导批判和创新。学生学习的效能感的提高,学习倦怠感的缓解都离不开导师的精益指导。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调整评价机制
  学校应为硕士研究生提供的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要重视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落实好学位课程的基础上,多开设选修课,让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挑选不同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另外,要调整评价机制,有些学校实行公费自费制度,这对一些因特殊情况没发挥好的学生不公平,这一现象致使一些公费学生学习劲头不足,自费学生没有信心学习。有的学校实行奖学金制度,但是最高奖学金比例很少,学生学习压力很大,虽然这相对公费自费制度要好一些,但还是不够完善,需要根据各学校情况进一步调整。使得学生在适当学习压力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学习效能感。
  3.硕士研究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大多数研究生入学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和科研能力。进而能在竞争更为激烈社会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多为社会服务。而硕士研究生自身应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研究生的学习中去,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更广泛、深入、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平时多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还要注意处理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从而为自己的学习营造安心、舒适、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武毅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9)
  [2]杨春梅,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
  [3]王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4]马灯秀,王辉,导师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作用探析[J],基础理论探讨科技信息,2009(2)
  [5]杜志强,试论泉牙塔里的导师冷暴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0(8)

试论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能感与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