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5期 ID: 152946

[ 黄素辉 文选 ]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学

◇ 黄素辉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它以21世纪的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课堂教学
  
  九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份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无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因为它以21世纪的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可以是方面的,但最简洁、最有效、最主要的仍是学校教育。那么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呢?当然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抓住主渠道——保证素质教育得以张期贯彻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方向。但具体落实渠道却不尽相同,有人甚至把“落实素质教育”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挂在嘴上,于是出现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旧的教育现象:以学生考分高低论教师的“成就”,以考分多少判断学生的“能力”;教师为学生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分数而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然而从众多教学杂志介绍的落实素质教育渠道无非是开展第二课堂。比如:历史课,有条件的、城市的学校请老红军作报告,参观历史博物馆、风景名胜烈士陵园、召开历史故事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晚会等显然,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城市学校,历史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较好渠道。但作为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来说,最多无非就是观看几部历史题材影片,叫学生动手制作有关历史的模型等而已。所以,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学历史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为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任何即使条件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地以第二课堂为主,这就使得落实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因此本人认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而且是优化了的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只能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辅助渠道,这样才能长期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
  
  二、优化教学目标——保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保证素质教育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由于我们云浮地区中学历史科还没有列入中考总成绩,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具有主见性的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在教学中一定要逐步改变传统教育中知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和德育渗透的状况。
  
  三、优化备课——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大纲,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高屋建瓴,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要想每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备课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备学生:了解学生底细,掌握学生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②各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③备教材:明确课文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寻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最佳方案。④备教法: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教学方法,选择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⑤备教具: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直观性强,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教具,如挂图、小黑板、放灯、多媒体等辅助教学。⑥备目标训练题:选择针对性强的目标训练题,讲练结合,巩固每节课所学知识。只有认真备好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怎么教;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性和盲目性;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结合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辅助渠道,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认真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就能够实现《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的素质教育综合目标。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