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5期 ID: 152865

[ 李霞 文选 ]   

“对不起”功能及用法浅析

◇ 李霞

  [摘要]“对不起”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句道歉语,“对不起”除了单纯表达道歉功能外,还有其他多种兼有功能。本文从“对不起”的语法功能、意义功能及单用的用法三个方面对“对不起”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对不起”;语法功能:意义功能:单用
  
  现代汉语中“对不起”除了表达本身的道歉意义功能外,还有其他的兼有功能。曾有人对“对不起”的话语功能做过分析,归纳出了除单纯表达道歉而外的其他十三种功能“。“对不起”这一道歉语相对于其他的道歉语还有一个特点,即单用。
  
  一、“对不起”的语法功能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界定“对不起”为习用语,解释为“对人有愧,常用作表示抱歉的套语。也说‘对不住’”。
  在分析“对不起”的语法功能之前,先看几个例子。
  (1)我对不起各位了。
  (2)太对不起了,我把这事儿给忘了。
  (3)你对不起的人不是我,是他。
  (4)对不起,我有些醉了。
  从(1)例中不难看出,首先,“对不起”能带宾语,而能带宾语,这对动词来说是充足条件。并且,在例(1)中,“对不起”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因此可以判断“对不起”可以用如动词。再看例(2),“对不起”之前有程度副词“太”。多数动词不能前加程度副词,但也有少数一些动词前可以加程度副词。虽然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并且形容词也可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但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由此可以看出,(2)例中的“对不起”也应是用如动词的。
  在例(3)中“对不起”做的是定语,但此处的“对不起”也应该是用于动词的。我们可以将例(3)变换一下,变为(▲)“你所对不起的人不是我,而是他”。添加了一个“所”字,意义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强调意味。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专门的句式结构为“所+动”结构。在古代汉语中,“所”字是一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因此也可判定此处的“对不起”是用如动词的。
  例(4)中的“对不起”应为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须的,这就是独立语。因此此处的“对不起”应为独立语。
  由此,我们可以说“对不起”的语法功能是用如动词的,并且可以在句中做独立语。
  
  二、“对不起”的意义功能
  
  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道歉语是“对不起”,并且“对不起”可以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中,除道歉外,它也可表示遗憾,请求原谅等。如“对不起”兼有请求帮助的功能。“对不起,从前这儿的店主人姓金,你知道他家小姐嫁在哪一家,如今住在哪里?”可以看出,除表达道歉功能外,“对不起”所兼有的请求帮助的功能正是表达了说话者道歉的原因,即说话人道歉是因为他想寻求帮助。
  因此,“对不起”除表达道歉功能外,还兼有其他的话语功能,而兼有的这些话语功能多是表明说话者道歉的原因。
  
  三、“对不起”的单用
  
  除了“对不起”而外,现代汉语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道歉语,常用的如“抱歉”“不好意思”“请原谅”“道歉”等。但使用最多的仍是“对不起”,并且“对不起”的单用最多。例如:
  (7)对不起,我竟把您的扇子带走了。
  (8)很抱歉,我竞把您的扇子带走了。
  (9)不好意思,我竟把您的扇子带走了。
  (10)我竟把您的扇子带走了,请您原谅我。
  (11)我竟把您的扇子带走了,我向您道歉。
  在使用“抱歉”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前面加上一个程度副词,如“很”“非常”等。“不好意思”一般也是单用,前面也可加程度副词,如“真不好意思”。而在用“原谅”做道歉语的时候,因为“原谅”是一个同形异类词,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名词,因此,在交际应用中一般都需要加上主语和宾语,以明确“原谅”的主体和对象,并且一般会用“请”或“请求”,如“请您原谅我”、“请求您的原谅”。在使用“道歉”这个词来请求对方的原谅时,多会用“主体+向\给+对象+道歉”这一格式。如例(11)中的“我向您道歉”。“对不起”虽也可以加宾语,或在其前加程度副词,但更多的时候是单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独立语的特性
  作为独立语,它跟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在句意上又是不可缺少的。这就使得这一道歉语在句中没有了句法位置的限制,不必非得要通其他的成分构成完整的句法形式。它可以单独使用,不影响整个句子的语法,但意义上仍然完整。这是“对不起”单用的最主要原因。
  2.兼有多种话语功能
  在上文中谈到了“对不起”这一道歉语兼有多种话语功能,而兼有的这些话语功能,多是表达说话者道歉的原因。例如,“对不起”兼有表示中途告退的功能。“对不起,有人找勾生,我得去打个电话”。“对不起”在表达道歉的同时,也表达了说话者想中途离开的意义。用尽量少的文字清楚的表达尽量多的意义,符合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说话习惯。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喜欢用“对不起”,仅用三个字表达道歉及道歉的原因。
  3.口语化的程度更深
  和其他的一些道歉语相比,“对不起”的口语色彩更浓。虽然在书面语中“对不起”也很常用,但相对于如“抱歉…原谅”等多用于书面语的道歉语来说,“对不起”的口语化程度更深,更为人们日常所用。
  
  参考文献:
  [1]郝晓梅,关于汉语道歉语“对不起”的话语功能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对不起”功能及用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