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力”自《人民日报》之后,来势汹涌,铺天盖地充满各个角落。本文试从出处、用法和语用价值三个角度来论述其一炮走红的原因。
[关键词]“给力”:词性
继“被xx”等网络词语之后,“给力”一词以其独特魅力,一跃成为2010年流行网络语,甚至进入了《人民日报》的大门。打开网络,“给力”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简简单单的两个音节“给力”为何来势如此汹涌呢?试从下面几个方向,来分析一下儿“给力”。
一、出处
关于“给力”的故居,可以说是众说云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来源于北方的土话:另一种则认为:从闽南话中演变而来的,因为在闽南话中有“够力”一词,表示够劲,带劲的意思。
事实上,“给力”一词火爆的渊源是2010年12月创立的一家名为“雷人给力网”的网站,该网站一直关注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最雷最给力的信息,在一些男性网友之间倍受欢迎。也有人认为,最初的火源是源于五月份的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因为时间顺序,《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CUCN201中文配音出现在“给力网”之后。所以,我认为最初的火源当属“雷人给力网”。
距果溯因,“雷人给力网”的起名,则是因为在创始人中,有一人老家是福建的,乡音很重,在他口中经常出现“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由于他的闽南口音说这两个词显得非常可爱好玩,所以其他人会刻意的去模仿他,慢慢的“给力”和“不给力”就都成了口头禅,而这个词不仅能表达出“雷人,刺激,有趣”的意思,还能勉强带上一些正面积极的感情意味。因此“给力网”也就产生了。由此可见,“给力”一词很有可能是从闽南话话中演变而来的。
在高速的网络时代下,加之世界杯期间,“给力”一词又很能反映出看球者们的心情。于是,“给力”就迅速火爆起来。
二、词类和词义
当“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时,让人们议论纷纷的不仅是人民日报编辑的大胆与新潮,也还有关于“给力”一词用法的争议。那么,“给力”到底属于哪类词呢?
第一,“给力”可以作动词。当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争议,他们认为“给力”在这里用错了,因为它一般被网民们用做形容词。其实不然,“给力”也可以用做动词。如:
CPI创25月新高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11月12日)
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11月12日)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
由此可见,“给力”一词不仅可以做动词,而且还可用做及物动词,表示“给予帮助”、“给予力量”。
第二,“给力”做动词时,也有“给面子”的意义。如:
股市不给力擦亮眼睛猛抓牛股赢lhponeA(《中国经济网》12月3号)
公司推激励高管不给力(《信息时报》12月3号)
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生活新报》11月12日)在这里,“给力”是不及物动词,由“给予帮助”引申出“给面子”的意义。
第三,但“给力”一般多用作形容词,表示“带劲,给劲,牛”的意思。
温州:晒出绿色“作战图”百姓评说“很给力”(《中国园林网》11月24目)
全球“最给力“的好老板(人民网11月24日)
还有,在世界杯期间,球迷们常常挂在嘴边的“xx队真给力!”或者“xx队不给力!”等等,也都是属于形容词用法。经常以“太给力了”、“最给力”、“很给力”,“不给力”这样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当某个事件或某个现象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让人精神为之振奋时,使用“给力”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时代
“给力”一词的火爆,在民众中人气飙升的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内部原因来说,像前面所说,“给力”一词,符合汉语词汇的双音节特征,另外,它自身所附有的“刺激,新颖,有趣”等色彩,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人们的心理活动,方便人们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适合语言经济原则。
第二,“给力”继“被”、“神马”、“草根网民”等等热点词语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的活力和民众的很强的创新意识,代表了当今时代人们的强大的创新意识,比如人们还根据中文“给力”创造出英文形式“gelivable”和“ungelivable”。
第三,这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产物。“给力”也和“被XX”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在“被时代”,我们通过侧面的消极的“被XX”结构,来控告诉说压在自己身上的不平和被迫感,那我们现在则是用“给力”与“不给力”来正面地积极地希望他人能有所为。如果说在“被时代”,我们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普通百姓“被动性”的命运,将公众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那么在“给力”以后,我们希望,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让我们看到“给力”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