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实际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说明此教学法适应职业教育,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次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兴奋涨红的小脸,我都会想到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这句教育名言。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如何在目前职业高中毕业生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使他们学好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会针对就业的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在职业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很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且能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在近几年美术专业教学中探索与实施鼓励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学生创作激情,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艺术自有生命,在美术教学中,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地、自觉地参与以创造活动为核心的教育。避免由于教师个人的好恶,或习惯束缚学生的艺术灵性的发挥,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怪”想法和“奇异”的作品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可全盘否定。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耐心的引导学生大胆的思维,然后对已画出的内容中有创意的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内容,我都十分注意,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画的如何,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在每次巡视辅导时我尽可能的多发现、多鼓励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
因为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和情感个性,在面对同一审美对象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思和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觉眼光去看艺术作品,大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的情感与视觉对象产生共鸣,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自由的发展。鼓励每个学生的审美个性,带有每个人的独特的意识形态,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鼓励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没有接触过的艺术形式表现的很被动,他们只对自己比较熟练的绘画方式和运用过的绘画手段感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鼓励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接触感悟材料,并欣赏不同材料所表现出的特殊艺术效果,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
三、鼓励学生艺术表现,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教师要把让学生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能充分表现出来。我对学生——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他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都想让老师表扬自己的作品,在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特别强调:“谁能努力完成好的作品,老师就将作品在本科目的结业展览中展示。”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致勃勃地绘制作品,当有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立即表示祝贺、并鼓励其他学生加油。然后,请学生参加评价活动,先是同学之间的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每个教学组评选,选出的优秀作品,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并提出老师的思维观点,鼓励学生开阔视野,争取更大的进步。每次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得到了展示和评价,每个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能认真地对待他人的习作或观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劲头就更足了,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了。
四、创设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欣赏成功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敢下笔的现象,其实这就是学生不自信的一种象征,而有了老师的支持学生才不会担心“出差错”而受到批评指责,才会别出心裁的表现。在上课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这个地方我可以这样画吗?”……我的回答是:“可以呀,你可以尝试这样表现!”有一次,我在讲完构图之后,学生就开始画起来,而有个学生拿着笔半天也没动,我问:“你怎么还没画呀?”“老师我不想用你设定的构图方法画可以么?”“你有新的视角么?前题是符合审美,你可以大胆的画。”他听了以后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拿起笔高高兴兴画了起来,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忽略某些失败,而以赞赏的态度及时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并适当的表扬、激励引导,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使他们满怀信心地争取下一次成功。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与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密不可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鼓励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功。让学生大胆创新,展现个性,充满信心,绘创自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