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学生习作水平差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根据教育名家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浅出的提出自己特有的对策。
[关键词]如何:提高:习作
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适当多练习是有效方法之一,而要让学生多练,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导致每次写作时,都怕写、难写,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结果写出来的习作,自然内容虚假不实,空洞无力;语言干巴巴,毫无生气;缺乏想象力,东拼西凑;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习作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因此,习作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过多要求和给予限制。因此,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习作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其次,用鼓励性的方法给予学生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起点不一样,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习作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习作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习作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习作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习作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事情。农村小学生应该怎样观察事物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教师要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郊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郊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特征;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
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总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就可以随意的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习作,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写动物的文章,我问学生想写什么,有一位学生说要写黄色的咖啡猫,还有同学说要写正义的、反面的咖啡猫。这时,同学们都笑了,但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后来他根据动画片《咖啡猫》写了一篇童话式的习作,内容很好。是讲一个村子里一位老奶奶养了一只黄色咖啡猫,是一只神通广大,爱做好事的猫,它在这个村子里抓了很多小偷,从此小偷再也不敢来了,很有童趣。有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一位老师》、《二十年后的我》……写习作时,要求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固然不错。再把想到的也写下来就更好了,如观赏某处秀丽景物时,由秀丽山川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总之,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小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整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