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5期 ID: 152954

[ 张民 文选 ]   

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 张民

  [摘要]高中生物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难把各个环节掌握好。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喜欢学”;课堂上学会如何学会既不耽搁听课又能记好重点知识:在学习中多应用实验课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理念。让学生爱上生物,爱上学习!
  [关键词]高中:教学: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难把各个环节掌握好,这就要老师适当的给学生一些指导、引导让学生指导如何学,怎么学?当然老师不但要各好课,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是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1.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
  2.多种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
  如果所学其它学科知识能被用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往往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知识方面,学习遗传变异部分内容时应用较多。
  3.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在教学中,常常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乐学情绪培养途径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做好生物学笔记
  
  心记不如墨记,做好生物学笔记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做或不会做笔记,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绪论课上就要介绍生物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笔记是一项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
  
  三、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在老师,教师除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人生观外,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把教育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教程。
  1.启发——创新
  孔子在《论语》中进一步指出了“悟”的边缘状态是“愤”“悱”。由此,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许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通前人未言之言,悟前人未悟之悟一这才是创新。按照创新过程进行教学,这也是创新,启发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主要表现以下两种:
  (1)引疑导析。即教师创设问题,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勇于发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才会有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设景质疑。即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让学生求异质疑,创新求异的行为。
  2.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漫游科学天空的强劲翅膀,因此,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落实素质教育,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3.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放手让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设计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在引导学生自行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先提出启发性问题,再从验证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
  (2)巩固应用。未来社会的需要是具有创新学习能力的人,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时善于点拔,启发学生学会借助已学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发现规律,实现知识迁移,达到巩固应用,融会贯通的境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点,而自然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自然实验在自然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以上途径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站在2l世纪的高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培育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