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859

[ 梁丽艳 文选 ]   

十恶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恶

◇ 梁丽艳

  在现代汉语中,成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罚律令中,“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
  “十恶”最初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齐律》(由齐尚书令、赵郡王等撰写)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齐律》曰:“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日大逆,三日叛,四日降,五日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日不孝,九日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八议制度也是《齐律》首创的被后世广泛借鉴的律令之一,是专门为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齐律》明文规定:犯重罪十条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重罪十条”把以上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经过隋代《开皇律》与唐代《唐律疏议》对其进一步地修订,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罪名说法。它的主要内容有:
  1 谋反。指企图推翻朝廷。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2 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3 谋叛。指背叛朝廷。4 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5 不道。指杀一家人及肢解人。6 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仿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7 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8 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9 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10 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由于“十恶”之罪直接危害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所以自隋唐确立“十恶”罪之后,历代封建法典皆将之作为不赦之重罪。

十恶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