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喜欢读书。同样我希望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手捧书本的孩子们,时而微笑,时而皱眉,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但我们的孩子还是太缺少阅读了,我一直有个梦想:让书香溢满孩子的童年。我也一直在为我的梦想努力着。下面是我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感受书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热爱阅读。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学会阅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将阅读与乐趣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故事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刺激学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由此让学生真正走进书本。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本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充满激情而又游刃有余。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课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故事,在最精彩处停住,给孩子们留下悬念。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有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还要注重语言的描述,让学生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读书活动,比如学期一开始的图书漂流:学生每人带一本好书,在书籍上编上漂流号,然后开始在全班漂流,虽然每人只带来一本书,经过漂流,却品读到了全班的好书,学生对这个活动乐此不疲。在漂流图书的过程中,不仅漂流了知识,也漂流了文明,更漂流了心灵。
二、共同阅读——带领学生陶醉书香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要学生喜欢读书,教师就应首先喜欢读书;要培育读书人,教师首先要成为读书人。找到一本好书,坐下来静静地和学生一起阅读,你会发现是多么有趣和惬意。然后再和孩子分享你的读书心得,引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交流,既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又分享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快乐,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收益。
有位老师在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后激动地说:“说实在话,学生读的书,我平时根本就没有看过,现在我好像回到了童年一样,觉得精彩极了。”教师的兴趣往往从教材出发,是教学的需要;而学生的兴趣则是发自内心的探究欲望。要想收到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什么,“师生共读”,读学生感兴趣的书,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教师的知识才会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才会丰富多彩。最终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会阅读、会欣赏,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今天的课堂把学生引向了广阔的语文空间.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无限延长,而我们教师也会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获得切身的感受和快乐。
三、享受阅读——馥郁书香溢满童年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升华人生,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崇高的引领。每当学校午读课的钟声响起,孩子们就自觉地拿起心爱的书“啃”起来,时而用笔在书本上画上几行横线,时而在精彩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于是在孩子们的随笔中有了大胆想象的故事后传,在班级活动中有了他们声情并茂的课本剧表演……
我想,当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教师和家长也都成为快乐的读书人时,我们的学生就能扑进书海,享受书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如果有一个溢满书香的童年.就会为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最后,我想用《走进书里去》的几句诗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