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陈旧的作文教学方法与作文训练形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学生习作表达的需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每次习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科学新颖、灵活简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
一、变化形式,激发兴趣
新编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命题要求较为自由灵活。新颖多样的习作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自由选择习作的权利,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只要能切实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童话作文”“纪实作文”“美术作文”“梦境作文”“录音作文”“电视作文”,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等来变化作文训练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有效训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训练还应在引导学生多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报杂志上下功夫。尤其是每次习作前更应该布置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搜集相关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到习作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平时,语文教师可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报纸杂志,运用于习作教学之中。如《百家作文指导》、《新语文学习》习作版、《作文评点报》等。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佳作的妙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这些刊物中的习作全是出自小学生之手,篇篇都适合小学生的胃口,读得进去,消化得了,能学得来。学生们读后就想一试身手,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联系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创造个性语言。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烧饭、洗衣、打扫卫生、给长辈洗脚等.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文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活的小窍门。因此,他们就会做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欲望,他们会写出富有情趣的习作来。如“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命题作文,可以写人、写物、写景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了《我爱妈妈》,很有千篇一律之感。老师稍作点拨,学生的习作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一个学生写了《我爱白色》,他从白色的和平鸽写到粉妆玉砌的白色世界,又写到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整篇习作既有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生活实际。还有一个学生写了“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童年不就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利用早晨的美好时光发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到中午时放射}H炽热的光辉……”这充满创造性的话语,显示出学生习作带来的快乐,更让学生产生不断创作的动力。
三、激励评价,享受成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习作一旦完成,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帮助和鼓励,更能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通过班级专栏、学校橱窗、学校广播、学校刊物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让学生将优秀作品读给父母听,获得父母的赞许;在社会上,可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学生的习作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或在比赛中获奖,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他们会从中感觉自己成了小作家、成了小明星。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如果能乐于写作,那么习作也就能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