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850

[ 扬扬 文选 ]   

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 扬扬

  学生喜爱读名著,对名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阅读名著时积极主动。此时我们教师如能在阅读方法上再加以指导,那么就能使学生阅读名著时从感性阅读上升到理性阅读,从而真正理解名著。
  
  一、读前“明法”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可将一些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一一介绍给学生:比如对重点内容圈点勾画作批注;对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对名言、警句、诗文进行摘录,一般的内容可以浏览,遇到精彩片段可以诵读,等等。只有在阅读前“明法”,学生在阅读中才会“用法”,“有法可依”的阅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上用法
  
  所谓“课上用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以课文中名著精彩章节为训练材料,将方法实实在在用起来,真真切切地教给学生。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每一册教材中,都安排了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西游记》有《美猴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朝花夕拾》有《小引》《阿长与<山海经)》等。学习《水浒传》的片段——《智取生辰纲》时,我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1 题目中的“智”字体现在哪里?2.杨志做事如此谨慎精明,押运生辰纲为什么还会失败?3 杨志后来的命运如何?4 本文有多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引导学生去看名著,就要知道名著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还要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等。课堂上教师介绍方法后,课后学生就会运用这些方法再进一步阅读小说中与杨志相关的其他内容,学会全面评价杨志,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三、阅后授法
  
  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读完一本名著,这仅是阅读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至于阅后怎样来梳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仍会茫然无绪,仍需教师“授之以法”:比如可以就某一专题出一份墙报,可以就某一触点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做一些读书卡片,可以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可以就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写一点赏析文字,甚至还可以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作探究,尝试进行研究性写作。只要我们教师悉心授法,当好“导演”,学生就完全能在读后再上演一场场“好戏”,展露他们的阅读才能。
  在具体操作时,我采取的是“1+1+1”的由易到难的读书笔记形式。第一个“1”是对原文中精彩的名言、警句、诗文的摘录或提炼。做到学生能够摘抄好词佳句、概括故事情节。第二个“I”是对人物形象进行点评。要求学生熟记主要人物。第三个“l”要求学生探究艺术手法,写出自己的阅读启示。这里的三个“1”,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读写论辩、评价鉴赏融为一体,在采用多样方法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激情。

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