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没有“生活内涵”的文章,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就得抓住作文材料和写作经验的双重积累,即要常读、常看、常思、常写,才能保证充足的水源。
读,即阅读,就是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大凡公开发表的文章,尤其是上乘之作,无不展现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认真阅读它,领悟它的内涵,把握它的“架子”,自己写的时候才有“样谱”在脑。有些文章的深刻独到的见解是自己所没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它,把它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就能丰富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水平。所以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积累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笔者在班内设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1—2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校阅览室看书。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到市图书馆借阅书刊。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许多的好书可看。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速读目录,以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悟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整体把握理解。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型笔记。
看,即观察,就是积累生活素材的过程。要准确细腻地描写大自然,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就必须认真观察,大量积累。
1 观察景和物。陆游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只要用心去观察,大自然无处不美,都可以成为作文的材料。
观察自然景物,应引导学生调动一切感官去观察,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既要看到整体美又要看到局部美。笔者曾经带着学生到村旁的池塘实地观察,让他们写一篇《池塘之秋》。我给同学讲明中心点是“池塘”,描写的重点是“秋色”。在离池塘大约四五十米的地方,大家停步远望:池塘右边有一座小泥房,池塘的后面是一片斑驳的水杉树,池塘四周是几株夹着黄叶的经霜的杨柳树,高处一片蓝天。同学们相互交谈着:“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池塘远景!,,再向前行,察看近处……同学们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各个角度欣赏着池塘的秋色,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观察人和事。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只要平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注意在生活中积累,学生的写作就不会变成无源之水了。
观察人和事时不仅要抓住特征,要有顺序,还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人,主要是观其貌,听其言,观其行,通过分析比较,透视人的内心世界。观察事,要掌握事件的六要素,要注意了解事件的经过,要抓重要的场面和典型的细节。
思。即思考.就是积累思想体验的过程。没有思考,积累的有关知识将是零碎的,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会导致思想僵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眼处心生旬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我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不仅仅要“富于积累”,还要“领会神情”,即不仅要看,还要多想。这样,“临景结构”时,才能做到“不仿形迹”。附学生平日的所见所感:
看:上学的路上,看见书摊上有的杂志封面污七八糟,内容恶心。
想:书市应该整顿,书能教育人,也能毒害人。
看:课间,偶然发现同学抄作业。
想:偷人家的劳动果实,是懒惰的表现。
看:放学回到家看见妈妈切土豆丝又快又好。
想:熟能生巧。
写,即实践,就是积累写作经验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剩下要做的,就是反复地进行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写作方法、写作技能,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1 每日一忆。每周一记。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学生在人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2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学生最喜欢听故事,让他们续编故事,他们会更感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开头,调动学生续编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编,也可以几个人即兴接编。
3 组织作文比赛。我市经常开展作文竞赛,上一学期是“观颜杯”比赛,这一学期是“创意作文”大赛,我均组织同学们参加。另外,全国和省、地举办的作文比赛,我也组织同学参赛,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我还以班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评出名次,予以奖励和表扬。这些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培养集体观念大有益处。
4 举办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如初一上学期举行“讲故事”比赛,下学期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兴趣高,反应强烈。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很大的益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这种写作经验、体会、感悟与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