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让学生热爱语文这门课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语文浓烈的兴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自会在阅读中潜滋暗长!因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品尝到语言文字所给予他们的快乐和智慧,才是我在课堂上所致力追求的东西!借助文字努力引导他们向着真、向着善、向着美、向着智慧的道路前进!
今天要教学的是一篇童话故事《蒲公英》,这篇课文意在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要被表面上美丽的东西所迷惑,因为那可能是美丽的陷阱;那些看起来朴实无华的东西,也许正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宝贝!如何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从而参透这个道理却是我煞费苦心的!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首先由第一幅插图入手,让学生看图说话。在学生说出图意后我微微一笑,卖了一个关子:“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吹小绒球的小女孩是谁么?”孩子们摇了摇头。我接着说:“那就是老师小时候的情景,那时老师可喜欢吹小绒球了,看,它们飞走了……”下面顿时一片哗然。这从感情上就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而那小绒球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的画面也便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过渡语:“这几十个小降落伞飘呀飘呀,它们在寻找新的家,寻找新的乐园,在路上它们遇到了谁呢?”“太阳公公。”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么太阳公公对这群可爱的小降落伞们说了些什么呢?”学生急切地开始了新的阅读感悟。难点就是要引导理解太阳公公的话了。此时的讨论就更加热烈了。“太阳公公为什么不让它们落在沙漠和湖泊里,而让它们落在泥土中呢?”沙漠和湖泊实际上是个怎样的地方?用“看起来”和“实际上”一对照,学生们自然渐渐悟出“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只是它们充满诱惑的外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只是沙漠和湖泊充满诱惑的外表,而事实上它们并不是蒲公英能够生存的地方!泥土虽然看起来黑黝黝的,不漂亮,却可以给它们提供生命的水分和营养。
看学生领悟得差不多了,我又开始抛砖引玉:“那么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好的地方也可能是什么?”此问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难度,果然教室里静了下来,他们面面相觑。“也可能是美丽的……”我一说到这里,一个思路敏捷、酷爱读书的学生抢着接了下去:“也可能是美丽的陷阱。”于是课堂上再次爆发出了笑声,我知道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心领神会了。我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朴实的东西却可能拥有我们……”我只顿了一下,学生们就接了下去。“可能拥有我们所需要的宝贝。”太阳公公善意的嘱托和关爱之情也便在学生们的咀嚼中水落石出。“那么谁能模仿太阳公公来读读课文呢?”学生顿时跃跃欲试,感情朗读也达到了高峰。
“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小降落伞们有几种不同的选择,为什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就用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研讨。由于有了第二自然段的铺垫,学生理解和把握起来都很容易。“一颗种子以为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于是做起了发财梦;一个以为波光粼粼的湖面会给它带来快乐,做起来了快乐梦。如果是你看到金光闪闪和波光粼粼的地方,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此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读懂后再去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
第四自然段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丝毫的难度。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局。错误的做法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此时的反复朗读,从意念上再次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美丽的地方也许只是个美丽的陷阱,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地方却可能拥有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小种子们不同的结局还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不听……”我刚说出两个字,学生立刻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自此文本得以升华.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得以浸润和启迪。
在学生的精神得到一次洗礼之后,在学生欢呼雀跃之后,我安排了一场即兴表演,选出三名学生分别饰演太阳公公和两颗错误的小种子,剩下的学生扮演其他的小种子,我呢,自然是读叙述部分了。在我激情的引读中,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看到那一群群随风飘荡的“小种子”,我欣喜万分。“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里去安家。”这响亮的声音昭示了孩子们的心声。他们已经可以警惕那些美丽的陷阱了。当读到“而那些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展开了双臂,似乎竞相开放的就是他们,而在意犹未尽时,下课铃声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