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展,巧妙引导学生利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文本动情点练笔
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交融时,巨大的“情感磁场”便产生了。睿智的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让学生及时练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同时又达到有效提升表达能力的目的。
课文《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失业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用餐时又得到乔依妻子的照顾,便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乔依妻子万分感动……文本到此戛然而止。教师此时可让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写一段话。提示学生:1 注意故事情节的连续性;2 描写时抓住人物对话、表情与动作等;3 升华爱的主题。学生受文本故事爱的主题感染,写出了一篇篇想象合理、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乔依醒来了。他觉得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充满了阳光。床的那一边,早已是空空的了——他的妻子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乔依很奇怪,以前妻子都是很晚才开门经营的,现在怎么这么早啊?
带着这个疑问,乔依走出里屋,眼前的景象使他有点不敢相信。屋子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一旁还有几位尚未干完活的工人。
他的妻子微笑着走过来:“亲爱的,怎么样啊?”
乔依点点头说:“可是。你哪来这么多钱啊?”
他的妻子便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乔依。
“一位老妇人?”
“是的。她的头发上还沾有很多雪水,我给了她一条毛巾。她给我留下些钱和一张纸条。”乔依的妻子答道。
看完纸条,乔依想了想,把他为老妇人修车的事情告诉了妻子。
他们感慨万分:“我们帮助了别人,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帮助,看来爱是相互的,它像一条链子,紧紧地拴住我们的心。”
“是的,有爱的地方就会有奇迹,让我们今后再多付出一点爱吧!”
二、在文本想象点练笔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本中想象点的填补,完全可能成为语文课堂上放飞学生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课文内容基础上驰骋想象,以想象的情节去丰富故事的情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内容会生成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想象,这样文本经过学生丰富的想象便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而学生在放飞想象中得到了一次文字的能力训练。
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用这样一个想象点引导学生练笔:
师:鸭窝里怎么会有一只天鹅蛋呢?
(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想象后)
生1:一只母天鹅在天上慢慢地飞着,她想快点飞到自己的家,去把宝宝生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猎人,他举起枪,瞄准了母天鹅。母天鹅拼命往上飞,可是因为她快做妈妈了,身体很笨重,怎么也飞不高,结果被猎人打中了。母天鹅忍着伤痛,把天鹅蛋悄悄地藏到了草丛里,自己却被可恶的猎人抓走了。后来,好心的鸭妈妈捡到了这个蛋,于是,鸭窝里就有了这只天鹅蛋。
生2:天鹅妈妈生了重病,她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可是,她担心死后,孩子没有人抚养,于是她就想到了请鸭妈妈帮忙。鸭妈妈非常同情天鹅妈妈的遭遇,就把天鹅蛋带回家里,让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于是天鹅蛋又有了一个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