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792

[ 程灿 文选 ]   

写作冲动源于心灵震撼

◇ 程灿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心灵的震撼。据我所知,目前许多学生正是缺少心灵的震撼,因而怕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一、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写出心灵震撼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深入生活就能开启学生心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对提取的材料进行交流,教师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
  一次,“叶”的专题教学刚结束,很多学生自发地观察自然,感悟自然。我利用这个有利的契机进行作文指导,组织大家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并提醒学生,在写作这样的文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写作景物的层面上,还可以适当写一写由此得到的启迪或感受。有一位学生以独特的笔调描绘了一片叶的生命历程,感情色彩浓烈,描写细腻,立意深刻,读来让人激情充沛。
  萧索的秋天迫不及待地赶走了浓阴的夏日。这也昭示着我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这一切是那样短暂,但我已经知足了,因为我曾经努力过,曾经奉献过。我的责任是映衬鲜花,庇护果实。当看到农民伯伯们欣喜地摘下那丰硕的果实,我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与舒坦。我完成了我的使命。
  在秋风的催促下,伴着萧瑟的秋风,怀着对生命的不舍,我在空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最后悄悄地钻入泥土,为母树孕育新的生命……
  这就是我的一生,短暂而快乐的一生。
  我快乐地飘落,悄悄地来,快乐地去……
  
  二、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感受,写出心灵震撼
  
  学生经历了学校、家庭、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了切实的体验,但这还仅仅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课程资源。要想利用这种资源,还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唤醒、激活,使学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作文前,教师应深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拨动他们内心的“情弦”。一次,我们准备让学生写“我和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一支粉笔,点拨知识王国的迷津;三尺讲台,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深情。老师总以师长或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我们身边,为着教育而辛劳……我们有太多与老师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畅谈吧。”这段开场白牵动了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愫,使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与老师之间的事,感人处还纷纷落泪,真正到了“情动辞发”的地步。于是,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文章在学生的笔下洋洋洒洒地流泻出来。有个同学写的《我和我的知心老师》特别感人,其中有两段文字是这样的:
  在那又弯又窄的小路上,常常有我们快乐的身影;在那密密的竹林中,常常留下我们美好的时光。
  手拉着手,一同踏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着歌,下雨了,我们的脸上同样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那么纯洁与美丽。“你将来想做什么呢?”老师问我。看着老师那慈爱的脸庞,我带着撒娇的语气说:“我想当一棵树,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无论是粗壮还是纤细,也无论是挺拔还是弯曲,我都要做一棵树,因为树的一生永远可以守住自己的心,永远可以陪伴自己想陪伴的人。”“你真可爱,无论做什么,我都要支持你。”是你,听到这段话第一个鼓励我,支持我;也是你,给了我勇气,让我拥有自信。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此刻相连,我知道我与您的心已经相接。
  
  三、在情境教学中感悟作文素材,写出心灵震撼
  
  情境教学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样,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也必不可少。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独特的个性融于语言文字中,是进行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开展活动,模拟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生的情感与认识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和一次又一次的感悟中不断深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作文热情不断得到激发。
  有一次,班级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课,充满感情的背景音乐,感人至深的真实事情,让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这是感恩的泪。随即,我把握住这样的有利契机,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写下来。同学们写得都非常好,字里行间流露的全是真情实感,语言也很精彩。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母亲是温暖的阳光,是甘甜的清泉。父亲是一座大山,高大巍峨却又神秘莫测,一张黝黑的脸遮着冷漠的面纱。偶尔怯怯仰视,又怕碰触那严厉的目光,被目光里的威严与凝重所震慑。
  感恩像一颗沉睡于冬日的种子,在父亲默默呵护的阳光雨露下,伸展出第一缕根须。
  十二三岁,追梦的季节,我开始痴迷于文学。说也奇怪,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一下子热心起来。虽只是初中毕业,却像个“大文豪”一样不遗余力地辅导我,省吃俭用,陪我逛遍各大书店,为我购买各种各样的文学书籍,好像不顾一切要把我栽培成新一代女文学家。
  有时候偷偷地瞟父亲一眼,发现父亲那严厉的目光折射出的是“望女成风”的热切渴望。感恩的种子在慈父的柔和目光中抽出了第一片嫩芽。
  每次满怀希望地前去投稿,邮局的门槛似乎要被我踏破,总希望幸运女神向我招手,总渴望哪只信鸽能为我捎来佳音。可每次都是欣然而去,败兴而归,一篇篇稿子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美妙的梦想化作泡沫,我充满了沮丧。父亲则依然用他那威严的语气劝诫我:“‘失败乃成功之母’,哪个文学家没有经受过挫败!你应该庆幸。因为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去反思自己的缺陷。”突然问,我感悟到父亲冷漠外表下的慷慨激昂,沉默寡言后的满腹寄托,无言的父爱下,是一颗热烈跳动的关爱之心。
  一刹那间,我感受到那心灵上的感恩之花,已悄悄在火红的记忆里盛开——爱在苏醒……

写作冲动源于心灵震撼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