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门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地乐于受教,也才能形成高效率的教学。
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感兴趣,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魂,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我在上《在烈日和暴风雨下》这篇课文时,借鉴了一位老师的做法,为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祥子怎么这么傻,这么笨呢?烈日,他不知躲;暴雨,他不知避。老舍为什么写这么一个大傻瓜呢?”全班学生听到这一句,大为震惊: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大家就叽叽喳喳投入到议论中,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了起来。为了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心,顺利进行教学,还可借助其他手段。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的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激情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常言道,响鼓还需要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二、设问质疑,调动兴趣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再塑生命》一文时,可设汁以下问题:
①本文的题目叫《再塑生命》,可不可以改为“我的老师”呢?(巧妙题解,引起兴趣)
②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重点处设问)
③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关键处设问)
④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如果让你表述爱,你会怎样说?(难点处设问)
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拔,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问答,因而我觉得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问”要设法问得准,问得活,问得巧,问到点子上去。通过“问”,在学生思路不畅时帮助他拨开迷雾,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我想只要问题问到兴奋点上,学生不会无动于衷,思维火花定会进发出来。
三、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喻旭初老师说过:“快乐作文的前提之一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被别人认可的人会更加独立自信,性格会更加开朗,思维品质会更具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真诚地赏识,积极地认可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一种胜任感和成就感。在这样的评价下,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语文学习带给自己的精神愉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做法,要不吝赞美之词,多找亮点,少用挑剔的眼光,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受到赏识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变得有学习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和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能力。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兴趣的确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做好学生表率的同时,还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引入开始,精妙地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俗话中往往包含着真理,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我学习,我快乐”的状态,我想语文的课堂将是闪亮的,语文的教学也将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