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815

[ 颜翠凤 文选 ]   

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

◇ 颜翠凤

  近几年,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展示,常常要求老师们上第一课时,无论是上课的老师还是观摩的老师,常常困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教什么,教多少,老师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常常是眉头紧皱,十分纠结。
  老师们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课时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且可以调控教学活动的进程。它是课时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依据,是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依据,是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依据。
  同时,老师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开端,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接受语文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有明确的课时观。
  那么高年级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关注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到高年级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定的总体原则是顺学而导,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思想。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分析学情、走进学生是设定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了解学生,就难以因材施教、顺学而导,就容易陷入“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正的学习起点。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原始状况不同,他们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我曾经参加过支教,到支教学校上展示课,我带了一节自己在市里获得一等奖的课到支教学校去上,满怀信心,但是课堂上的我冷汗一阵阵地冒,因为我似乎在唱独角戏。反思我教学失败的原因,不是对教材的解读不准确,也不是我的教学设计不合理,关键是忽视了对学情的了解。只有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才是最优秀的课堂。教师要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具有较大包容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其次,高年级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要设定在文本研读基础之上。
  通过研究揣摩选文的内容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来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寻求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教师要在不看参考书的情形下独立阅读、反复思考,以读出“自己的发现”,尽量考虑到学生“可能的发现”,从而为科学准确地预设目标提供依据。这时教师要防止对文本的浅读、误读和衍生解读。文本选人教科书后,它的解读空间是有限的,作为师生的读者与作为社会普通人的读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善于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中寻找到课文的教学价值,并以此确定解读文本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读者、教者、学生这三个角度研读文本,吃透教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性作品,作者写作的动机、背景、思想是什么?作为一篇普通的阅读材料,作者想向读者传达什么?文本的阅读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都应该通过广泛地收集资料来了解。只有教师充分地占有资料,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作依托,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才能谈得上读透文本。另外,我们还应思考编者编排此文的目的何在。教师要从读者身份转变为教者身份,来思考此文的教学价值、重点和难点所在。最后,我认为不管教师如何解读,都不可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不管教师如何预设,都不能充分预设到学生阅读理解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尤为重要!
  再次,高年级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定还要依据课文的类型。
  目前对课时的划分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第一课时容量很少,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又非常繁重。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分配既不利于教师的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
  说明性文章的内容在理解上学生不觉得困难,如何积累、内化、运用是这一类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过程往往一课时就能结束。
  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往往在内容的理解上有难点,再加上朗读等方面的训练,一个课时往往解决不了,就需要适当地规划安排。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要把握本课的生字词,因为小学阶段,生字生词的教学是它的重点;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要点和主要内容;要建构本课的阅读话题,并就阅读话题开展涉及到主体的阅读活动。
  高年级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针对性较强的初读之后,可以就建构本课的阅读话题,开展涉及到主体的阅读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悟读。然后在高潮处、疑难处、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标;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
  最后。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须固定性与变化性相结合。
  不论教学何种课文,第一课时都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接触,这一认知特点决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具有一些共性、固定性。教师必须考虑到具体的要素,如生字的解决,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对文本表达方式的辨识,对文章情感的初步感悟等。
  课时目标相对统一,但不是千篇一律。我们大体上提出来每堂课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或者说重点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当然因为课文的不同,年级、班级的不同,是必须有所调整的。
  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它涵盖了诸多教学内容,对于听、说、读、写每一项内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肢解,要突出重点,整合板块,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