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795

[ 陈静 文选 ] [ 陈静 文选 ]   

妙用语言,构建魅力课堂

◇ 陈静

  美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美的语言引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用“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精美流畅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心灵,开启智慧。一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通过兴趣盎然的导语,巧妙精当的提问,人情人境的朗读,精辟准确的总结,会让学生课前期待满满,课中享受满足,课后余香盈盈。
  
  一、渲染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前语文教学追求常态化的课堂,摈弃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开课的导语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总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几课”“大家一起来复习词语”为开场白,容易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精彩的导语如同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智之门。教者的语言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思考;富有情感性,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这样,学生很容易走进被语言渲染的情境中,与书中的文字对话。
  《鸟岛》一课导入时,教师以孩子们好玩的天性为突破点,渲染语言,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在蔚蓝色的湖里,有一块陆地,它的四面都是水,所以这块陆地被称为“岛”。(简笔画:岛)这座岛上生活着很多的鸟儿,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鸟岛”。
  听到旅游,孩子们一个个眼中流露出期待的光芒,教师娓娓道来的语言加上简笔画的视觉冲击,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涌起学习的热情。此时,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对课文产生了美好的期待,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情境语言,激起表达的欲望
  
  巧妙设计的情境问题,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串联成色、香、味俱全的精彩课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掌握知识,积累语言,发展能力。提问的艺术如何,决定着学生的思维能否打开,是否积极参与。
  以《这儿真好》为例,小熊将荒岛变得绿树成荫。一位老师在试上时设计的问题是:小岛上除了绿树,还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只能说出“小草”“花儿”这几个词语,语言单调,表达也欠规范。后来,再上时将问题改为:如果你们是小熊,怎样让小岛变得更美丽呢?学生的角色一下子转变为小熊,纷纷出谋划策:“我想种青青的小草”“我想栽五颜六色的花儿”“我想挖一条弯弯的小河…‘我想造几座漂亮的房子”……换一种提问的方法,学生进人了角色,思维打开了,丰富的语言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一个问题,如同一眼泉水,给学生送去知识的甘露;一个问题,更应该是一棵智慧树,给学生带来灵气,启发思维。因此,提问的语言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本,创设情境,融入角色,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感受美,想象美,表达美。
  
  三、情趣语言,唤起朗读的热情
  
  朗读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朗读,培养语感,滋养人性。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单一地强调词语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这样的朗读无疑缺少了情感,机械单调,了无生趣。指导朗读时,教者要营造富有情趣的语言氛围,走进学生的心灵,于无声处唤起朗读的热情,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
  听两位老师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在处理“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一句时,两者的语言设计不同,课堂效果也迥然不同。一位老师指导朗读“热情”一词时,说:谁来热情地替夏姐姐问一问?学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老师说,再热情些,把“热情”读重一点。学生读的声音更响了,但听起来激情有余,热情不足。
  另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出示生字“热”)你有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指名说)
  师:“热”的四点底就像灿烂的阳光,对待客人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热情四射。谁来替夏姐姐热情地问一问?(学生面带笑容地读起来)
  师:待人热情只有笑容还不行,必须发自内心,以诚待人。从心底流露的热情才是真正的热情。所以“热”字中间这一点就像是我们一颗火热的心,千万不能丢。谁来发自内心,带着笑容替夏姐姐问一问。(学生动情地再读,情不自禁地加上了动作)
  显而易见,后者富有情趣的指导,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调动了朗读的热情。既使学生记住了“热”这个生字,又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到朗读带来的乐趣,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四、提炼语言,享受收获的喜悦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往往是零散的,整理、提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是老师应做的总结工作。精辟的课堂总结还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概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花木兰》一课为例,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忧国忧民、孝敬父母,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形象。教学时,一个女英雄的形象在孩子们脑中不断跳跃。课结束时,大部分教师都会设计“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花木兰”来概括花木兰。学生的回答虽然多样化,但花木兰的形象显得凌乱,没有重点。这时,教师以提示性的语言并借助板书,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花木兰的形象才会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清晰、丰满起来。
  师:为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就是——
  生:孝敬父母的女英雄。
  师:为了国家,奔赴战场,这就是——
  生: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师:在战场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这真是——
  生:英勇善战的女英雄。
  作家孙犁说过,要像追求真理那样去追求语言。教师巧妙的语言引领会激起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运用语言。这样的课堂,师生的语言是交融的,心灵是相通的;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能驰骋在知识的广阔天地里,享受语文的盛宴。

妙用语言,构建魅力课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