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就多了起来,什么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场面很壮观,但培训效果又怎样呢?笔者在以往的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经常看到:一些管理者就某一专题,请来专家、教授或管理者自身为教师开设讲座,真可谓是“台上一人,台下一片”。在培训方式上,培训者不分“青红皂白”,将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复制”到教师培训中来,“我说你听,我讲你记”,这种“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使教师培训变成了教师被“训”;在培训内容上,培训者依旧重复着“昨日的故事”,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导致参加培训的教师越来越少,组织者不得不靠点名来维持培训的“壮观场面”。试想,如此做法,参训教师又有什么兴趣可言?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发挥多大作用?显而易见,这样的培训,不但造成了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消磨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那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该如何组织教师培训?笔者认为,不妨采取“菜单式”的培训模式,给教师上一道“自助餐”。
首先,要精心设置“自助餐”内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教学反馈等形式,在教师培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上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教师培训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紧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困惑,尊重他们的实际需求,遵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精心设置培训菜单的内容,真正给每位参训教师自主点“菜”的机会,让他们合理搭配适合自己“口味”的培训“美餐”。
其次,要灵活设计“自助餐”样式。具体地说,就是打破过去单一的“你讲我听”的培训模式,真正让教师成为培训活动的“主角”,变教师被“训”为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分组讨论、实践作业、撰写体会、举办演讲、博客交流、网上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研训方式来吸引教师,调动他们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自助”式培训的优势,实现其功能的最优化。
最后。要努力打造“自助餐”特色。有句俗语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还应在打造“自助餐”的特色上下功夫。在培训活动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本地区”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实践中活生生的典型教学事例进行培训,突出培训的三化——“本土”化、校本化、问题化。真正使一线教师“身临其境”般地直面教学实践,助推他们快速成长。
暑期教师培训,不妨上一道“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