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八册习作5的要求是:请同学们选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大意)。批阅作文时发现许多学生都写到樱桃。一位学生写道:樱桃小的时候是青色的,后来慢慢长大,颜色也随之变成淡黄色,等到成熟的时候,就变成透明的金黄色,好吃又好看。
这纯属胡编乱造,樱桃成熟后怎么会是“透明的金黄色”呢?我前几天还在市场买了一斤呢,明明是鲜亮的红色!于是我不假思索地把“透明的金黄色”改成了“鲜红色”。可接下来批阅的几本,都写到熟透的樱桃是“黄色”,有淡黄、金黄、鹅黄等。这些孩子,就喜欢人云亦云,没一个认真观察的。
评讲作文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这种不善观察、人云亦云的坏习惯。谁知孩子们不服气了,个个据理力争。有的说,“我家门口就有一棵,每年都结很多樱桃,我观察得可仔细了”;有的说,“前几天我还和奶奶一起去卖樱桃呢,肯定是金黄色”;有的说,“我家树梢还剩几颗呢,不信我带你到我家看看”……
“那我前几天买的为什么是鲜红色的呢?”我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那是抹的‘催红剂’,我奶奶以前也抹过。抹上后,熟得快,还好看。”一个孩子自信地大声喊道。
哦?果真如此吗?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搜索一番。果然,樱桃树的种类有很多,其果实有鲜红,有深红,当然也有金黄。而我所在地区栽种的樱桃大多是最后一种。
这件事让我感到很羞愧。吴非老师每次上课书包里都装一本《新华字典》,以备学生问他一些字音时,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临时查用;于永正老师曾因一个字的笔顺而向学生道歉,并为此懊悔不已。我想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正是有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的尊重。我如此武断地为学生下判词,不仅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更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在今后治学中少了一份庄重和严肃。看来,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武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