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对作者白居易略作了解。
4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范读古诗,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老师很喜欢这首诗,老师想读给大家听听,欢迎吗?
1 出示,师范读。
2 介绍作者自居易。
3 解题。
a《池上》是用地点做题目的,《暮江吟》是用什么做题目的,《钱塘湖春行》《草》呢?
b什么样的池塘,结合生活来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解题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美丽画面。]
二、一读,读通顺,读出节奏,学习生字
下面我请同学来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 生读。
2 集体正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齐读。
3 读古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抑扬顿挫。
(提醒:一般来说五言古诗一句三顿,音顿气不停,停顿的地方要把字音拉长。范读第一句,谈老师如何停顿的。)
5 范读、练读、齐读。
三、二读,读出诗中画面
过渡: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1 同桌交流。
2 师生交流。
(1)一二两行。(谁来说说一二两句讲了什么?生说。解释:撑、艇。指导书写。)
(2)三四行。(谁来说说它的意思?解释:解、踪迹、浮萍,提醒“萍”的写法。)
(3)请同学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 现在谁来说说,你头脑里}};现了什么画面?看动画说。(画中人画中景画中事)
学生交流后,老师动情描述美丽画面。
4 想着这样的画面来读,你的体会会更深刻,也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语言解析是理解古诗的根本,古诗语言一是词汇义有较大的变化,二是语句精炼,是理解的重点所在。全诗由题到文、由首联到尾联,必须字字着力、句句通顺,全篇理顺、领会。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重点解决理顺诗文。]
四、三读,读出诗人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画面,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诗中又流露了他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诗中重点写了一个小娃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娃娃?从诗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拿出笔来在书上圈圈画画,一起静心思考。
1 生自学。
2 交流
第一行抓“小撑小”体会娃娃的可爱、大胆、能干。
(过渡:作者在荷塘边散步,赏花,娃娃的可爱、能干、大胆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停下脚步,注视着小娃的行动,他发现原来他是在……)
第二行抓“偷”体会娃娃的调皮、机灵。(1)“偷”辨析字意。(2)解释白莲,为什么莲蓬叫白莲?出示图。(3)小孩子因为嘴馋,瞒着大人吃个桃子,吃两块糖,采几个莲蓬不算偷,师生共谈生活经历。(4)结合你的经历想象一下小孩怎样偷采人家莲蓬的。配乐体验偷莲的行为。(5)读诗。
总结:一个“偷”字,刻画出了娃娃的机灵可爱,展现了童年的无限快乐,流露出作者对娃娃的喜爱。一个偷字蕴藏着丰富的内容。读古诗就应该这样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这就叫品诗。
三四两行抓“不解”体会娃娃的“天真、纯洁”,娃娃不知道什么?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这个孩子不懂得隐藏呢?
(师生配合读。齐读)
(总结:我们通过品味重点词感受到孩子的天真纯洁。这天真纯洁正是孩子身上最可爱的地方,他们有一颗纯真无瑕的童心,许多人长大了就失去了这颗纯洁的童心,变得虚伪,做作,这是可悲的事情。白居易用赞赏的心情,赞美孩子的天真纯洁。全诗正是因为传神地歌颂了孩子纯真的天性,引起后代无数人的吟诵和赞赏。诗中还有另外一个人呢?老师告诉你,这个荷塘是白居易家的私家荷塘,这荷花是白居易千里迢迢从江南带到洛阳的。他怎么舍得孩子伤害他心爱的莲花呢?诗人喜爱莲花更喜爱孩子,因为喜爱而宽容。)
[设计意图:体会古诗的主旨与意境,一直是学古诗的重点和难点。这段教学主要想抓住小娃形象,感受作者对小娃的情感,用作者对莲的喜爱衬托作者对娃娃的爱。]
五、吟诵、背诵
1 配乐吟诵。
2 背诵。
六、作业:把这首古诗编成故事说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