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609

[ 王艳 文选 ]   

转身“又一村”

◇ 王艳

  这个单元连续有三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教育他们一番。孩子们也只好无奈地背了起来。
  以往每次背课文,我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会背,总要让不会背的同学站起来,然后把他们的姓名统计下来,以便利用课余时间督促他们去背诵。可是,每次统计时,总有个别学生不站起来,就是站起来被统计的学生,到最后也总有一两个因不努力而仍不会背诵的。如今一连三课都要求背诵,我真有点担心啊!看着眼前这些很不情愿背诵的孩子,我陷入了沉思:怎么提高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呢?
  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法国盛产葡萄,有一年丰收,采葡萄的工人紧缺,很多葡萄园主请不到工人,只能看着熟透了的葡萄烂掉而束手无策。但一个叫皮尔斯的葡萄园主却没有坐以待毙。他来到城里一家报社刊登了一个启事:“只需每天20欧元,如果您想体验亲自采摘葡萄、酿造葡萄酒的乐趣,请速与皮尔斯联系。”结果,许多客人纷至沓来。他们以付给皮尔斯每天20欧元的价格,摘下皮尔斯所有的葡萄,还热情高涨地完成了酿造葡萄酒的工作。同样是葡萄园主,皮尔斯只不过让思维转了个弯,不但让葡萄全部采摘完毕,而且还额外赚了一笔。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当原来的工作方式不能产生效果的时候,不妨也来个大胆的转身,也许这种“曲径”更能到达“幽静”之处,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我何不学学皮尔斯,让思维也转个弯呢?
  想到这里,我打断了小和尚念经般的孩子们,说:“背诵第一自然段,老师用了五分钟时间,我看咱们有的同学只用三分钟就会背了,看来同学们的记忆力非常好,不如这样,咱们来个‘记忆力大比拼’活动,我给你们掐表,在五分钟之内(为增强他们的信心,我故意把时间说长一点)谁会背第一自然段谁就请站起来,好不好?”
  其实,《拉萨的天空》一课的第一段只有两句话,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用一分钟就会背了,所以他们听我这么一说立刻来劲了,个个精神抖擞,异口同声地说:“好!”
  我又故意跟他们卖关子说:“不许提前背,我说‘开始’你们才能背。”
  好多孩子一听到这话,都偷偷地背了起来。不用说,我的口令一下,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背诵着,全然不见刚才的懒散和无奈了。有不少孩子,不到半分钟就站了起来,一分钟刚过,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
  “你们的记忆力也太好了吧,才刚到一分钟,都站起来了,肯定有滥竽充数的,能经得起老师的检查吗?”我跟他们开玩笑说。
  “能。”
  找谁背呢?平时好偷懒的小雨正信心十足地看着我,我就把他叫了起来,结果他果真背得滚瓜烂熟。我又尝试着找平时背书最困难的小飞,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她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还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后来我又连续叫了几个“困难户”,他们虽然不能全部流利地背下来,但也只是有一两处多字或少字,同样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咱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背诵第二自然段,这一段稍微长一点,我给你们六分钟的时间,好吗?”
  好多同学来不及回答我便又偷偷地背了起来……我和同学们又陶醉在背课文的快乐之中了。
  我愕然: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花招”,竟能调动起学生如此大的积极性,竟能收到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惊叹:原来即使是差生,他们也具有如此大的潜力!而这一切又源于思维的“转弯”。看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我们走进“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不妨来个转身,也许你会蓦然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转身“又一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