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28

[ 戚光宇 文选 ]   

运用语文教材进行审美教育

◇ 戚光宇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经过我国几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精心选定的、融古今中外文学精华于一炉的优秀教材。每篇作品,都蕴含着无穷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仔细咀嚼和品味。通过对这些名家名篇的教学,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还能够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美、创造美的目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
  一、诗词教学中的美育
  诗词以它意境的婉转曲折,感情的纯真自然,结构的巧夺天工而给人以种种美的感受。因此,诗词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翻译意思、理解字词、综合中心等,而更应从诗词表现的情感美、意境美、含义美、结构美等方面来进行教导,让学生体悟。学习诗词首先要体会作者的情感美。例如学习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我们首先要体会作者的情感美。李清照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是她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学习她的词要先让学生体会其情。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沸腾着爱国激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又表达了她的悲哀和愁苦。只有体会出作者写作时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词的内容,才能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不同的意境能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优秀的诗词都有优美的意境,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体会。再如李清照的小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仅有三句,却概括了一段完整的故事。词人写晚上的骤风疏雨,既担心风雨中的海棠花飘零,又感叹丈夫不在身边,心中感伤不已。“绿肥红瘦”更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惜花之情及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其情其景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另外,学习诗歌还要求学习它的结构美、语言美和含蓄美,只有从美的角度来学习诗词,才能真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学习诗词的目的。
  二、小说教学中的美育
  小说教学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小说的环境、人物结构和语言中来感受美、鉴赏美。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所描绘的:月光下,水生嫂坐在一片洁白的芦苇上,像是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作者抓住明月、薄云、清风、夜色、芦苇、荷花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事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把读者带入了诗情画意之中。正是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才如此热爱她,决不允许日本鬼子来侵略。正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美丽,才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对侵略祖国的敌人的无比憎恨之情。社会环境,如《药》中所描绘的阴暗、凄清、恐怖的时代环境及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都能使学生更加崇敬革命者、热爱新社会。小说的重要目的是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美的形象,不仅具有美的品质、特征、内容,而且具有美的造型、外观和形式。如水生嫂这个人物,文章充分地表达了她的人格美、心灵美、行为美及语言美。当她知道丈夫参加革命工作后,能毅然地挑起家庭和生产的重担;当她和几个女人因想念丈夫而划船去看自己丈夫时,碰到鬼子的船,便决定假如鬼子追上来就跳到水里去。这些,充分地展示了她的人格美和精神美。学习这篇文章,首先应该学习文章中刻画的典型、美好的人物形象。另外,小说结构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则引人入胜。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安排结构。其巧妙的情节结构让人读后不仅感慨万千,而且产生许多无穷的思考和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小说的语言美体现在语言的生动形象上。美的语言使人感受到音调悦耳、节奏和谐、旋律优美,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只有充分地发掘语言的美,才能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并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散文教学中的美育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①学习散文的感情美。一篇散文往往和诗歌一样带有浓厚的感情成分。学习散文,首先要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诚恳、真实、坦率的感情中感受美。②学习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结构美往往是作者精心组织的。拿《荷塘月色》来说,作者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晚无法入睡而出门”开篇,接着写“沿着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最后到不知不觉走到家门口,妻已熟睡许久了收尾”。文章的结构看似并无什么奇特之处,实则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安排得自然妥当而不露痕迹,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从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思想美,甚至标点美的角度去体会散文的美。
  另外.学习议论文可从严谨美、结构美的角度来学;学习说明文可从科学美、准确美的角度来学;学习应用文可从它的格式美、规范美的角度来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无论什么文体,都有它美的独到之处,都可以进行美育,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热情。
  附:个人简历
  戚光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曾获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等荣誉,被地级市委表彰的教育先进工作者、市“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市优秀班主任、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青年教师、省市优质课示范课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省市级以上表彰20余次。主编、参编书籍6部,主持、参研省级以上课题5项,指导学生获省市级以上奖项20余次,主编的校刊、校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一等奖,获得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年会课堂教学优课评比一等奖,多次获省市优课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有80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设计在《语文教学通讯》《名作欣赏》《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小学管理》《江苏教育》《语文教学之友》《新语文学习》《现代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研究》《文教资料》等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运用语文教材进行审美教育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