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73

[ 张顶 文选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 张顶

  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什么是教学艺术可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又体现在何处呢?
  一、 教学内容须合理安排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在语文界、有一句著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照本宣科,难免会局限学生的眼界,抑制其思维;放得太开,又会如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失去语文教学的既定目标。因而,语文教学应讲究“收”与“放”的技巧,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放开来讲,可类比推理,可引经据典,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如《生命的林子》一文,“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方丈为什么要带玄奘到后山的松林里,他是怎样诱导玄奘而使玄奘决意留在法门寺的?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学解决,第二问对理解方丈的话有帮助,可在检查自学效果时多花一点时间。而方丈一番含有哲理的话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思考:① 为什么松树林中的树能成材而单独的一棵树只能成了薪柴呢?②林中的树指的是谁?单独的一棵树又是指的谁?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逐步领悟方丈这段话的教育意义。.这便是“放”,而且放得开,收得拢,收放自如。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时下,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宣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在有些老师甚至是某些教育部门领导的头脑中,传统的常规的就是不合时宜的,就应该摈弃,现代的突破常规的就是勇立潮头、值得提倡的。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老师让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整个课堂要么沉寂如水,静得叫人挠头,要么像有一群小蜜蜂在“嗡嗡嗡”的闹个不停,可学生在集体交流发言时却东一榔头西一棒总打不着鼓心,亦或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固然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如果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其实,诸如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等都有其优越性,即使是最传统的讲授法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教学中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法或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应根据内容而定,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定。
  三、教学设施应使用得体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使用以其直观、形象、鲜明和生动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有助于学生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更是拉近了教学时空的距离,使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事情在瞬间展现成了可能。但是,如果对其使用不当,反而会削弱语文学习的效果。它在语文教学中应定位在辅助上,不能替代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对它的使用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有教师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一开始就以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两幅图画(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和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在媒体的参与之下,学生很顺利的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因为媒体的过早介入,使得文本的语文性缺失。像“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从天而降”这些表现瀑布雄伟壮观的词语和“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这一表明瀑布枯竭情形的句子成了摆设,这样的媒体运用无疑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抑制了学生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该审时度势
  应该大力提倡发展性课堂即时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此外,小语课堂还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确定教学的顺序的“顺”(按课文顺序安排教学程序)和 “逆”( 不按顺序,而是或从结尾段导入,或从重点段教起),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动”(讲解、朗读、讨论、操作等)“静”(默读、观察、思考、想象等)次数及时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语言的“庄”(用词准确,逻辑性强)与“谐”(有趣,有幽默感),教学节奏的“张”(快节奏)与“弛”(慢节奏)。
  美在和谐,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使学生在和谐中发展。艺术是无止境的,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服务这篇大文章,如何上好每一堂常态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大余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