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62

[ 寇喜成 文选 ]   

构建有效阅读课堂的设想

◇ 寇喜成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仍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不大重视基本知识的理解,不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仅把目光聚焦于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空洞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在一些 " 观摩课 " 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 " 有声有色 " “热热闹闹”,实际收效甚微 ……
  我认为,课堂教学要有实效,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线,采用分步集中读议的方法,教一篇课文,须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叫初读感悟。从字面理解入手,读懂课文具体内容,要求弄清楚课文写什么,分几部分写(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是什么(每段重点,全文重点)。这一步只是就课文论课文,要弄清的都是在字面上的具体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可以自己看懂。教师作必要的交待提示后,就可把课堂上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静下心来读(自由朗读、默读)、思(边读边想)、画(教给一套符号,让他们去圈、点、勾、画,作好各种标记)查(自觉查阅工具书)、注(写出注释或批语)。最后再拿出一点时间,按要求检查核对,对个别疑义澄清一下就可以了。这一步搞好了,划分段落,归纳大意,甚至编写段落提纲,都可以顺利完成。
  第二步叫探究阅读。从解释作者意图入手,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和表现方法,要求知道作者为什么写,怎么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这一步要透过字面,发现文章里含着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并能解释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这是较高水平的阅读,需要分析、推理、体验、论证,进行抽象概括,难度较大,必须在教师指点下、帮助下,才能抓准关键,深入进去,取得突破。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但必须强调“导而弗牵”,指点之后,路还得靠学生自己去走。所以仍需把整块的时间留给学生。短而浅的课文,可以整课综合进行,长而深的课文,可以段为单位,分步进行。教师每步提出一组问题,让学生集中阅读,深入研究,有序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一组,再来一组,一步一步地突破,直至全盘攻下为止。
  第三步叫反思阅读。从自我分析入手,检验阅读效果,整理阅读所得。这一步要明确通过这一课阅读,自己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如何巩固运用。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回味消化和自我总结的机会。让他们从容地回顾全部阅读过程,检讨学习得失,对照课后练习题作自我考核。在学生做了一番认真的自我分析后,教师再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一些练习,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系统地巩固知识并争取创造性地发展,提供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施展学到的本领的机会。
  采用分步骤读议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课堂上保证他们有充分的自学探究的时间,可以周密地进行思考,从容地解决问题,并有机会参加争议,发表意见。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再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独自跨山涉水的探索者。在教师的指引下,他们自己掌握学习过程,在连贯的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系统的、带规律性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工业园区小学】
  

构建有效阅读课堂的设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