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如同阅读一般,原本就是“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也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是一次新的创作,而不是重复“过去的故事”。如果我们将每一次作文都视作为新的创作,那么我们的作文一定会充满个性,从而不同凡响了。
如果能在自由的心态下,能独立地、个性地、自由地、充满真情实感地写作,在立意、拟题、语言手法等方面都彰显个性、富有创意地写作,那么,一定能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
一、给文章一个鲜活的“灵魂”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立意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意在笔先”,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书——《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斯陀夫人在动笔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她曾经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野蛮和残忍。”于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因为它立意深刻,一经出版就轰动了世界。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卖了一万多册。由于这本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斯陀夫人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接见。这件事也证明了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那么,一般来说好的立意要力求做到哪些呢?
1、立意要正确
正确,即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要健康积极,符合客观实际。如有位学生写的《啊,门前的这条小河》一文,突出了一个环境保护的主题,表达了一个少年呼唤绿色的心声。再如在《假如我会变》一文中,小作者假想自己是孙悟空嫡传的弟子,功力非凡,但他从没有用自己的“功力”去达成自己的私欲,而是帮助灾后重建,让地震后的那片废墟上,绿树成荫,鸟鸣婉转,百花竞放,设施齐全的高楼一栋连着一栋,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这样的立意便是正确的。
2、立意要鲜明
鲜明,即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而且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感情的表达只有真实可信才会感染人,打动人。有位学生在《我是女生》一文中描写自己“虽是女生,有着天使般的脸蛋,魔鬼般的身材,却有一副男孩子的性格”。文中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自我的欣赏,毫不遮掩自己“不淑女”的一面,大胆地张扬自我,鲜明地表达出作为一名女生的自豪,一点也不模棱两可,人物个性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3、立意要有所创新
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就如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背后,人云亦云。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要写出前人所不曾有过的理解,这便是“推陈出新”。记得有一次,我布置学生以“我喜欢”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位学生写的是《我喜欢我自己》,她突破了以往大家常常写的喜欢老师、喜欢书、喜欢大海、喜欢小动物之类的框架,出人意料地写“喜欢我自己”,刻画了一个上帝的杰作——“阳光女孩”的形象。这就是这位学生立意上的创新点。
二、给文章一双美丽的“眼睛”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许多说法都指出了标题在文章的重要地位。
文章没有标题,会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有的拟题不当,与文章内容相比,有的标题所指范围过大,有的过小,有的题文不符,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在标题中出现词语搭配不当和错别字现象。这些都是造成文章失色的重要原因。那么,应该怎样拟个恰当的标题呢?
1、拟个鲜明的标题
如果从标题中就想表露思想、抒发情感,不妨就拟个鲜明的标题吧,可以直接点出中心、亮出观点。比如《母亲的恩情》、《奇妙的旅行》等题目,让人一读便知道中心。
为了表达更真挚更强烈的感情,可以设疑感叹,流露鲜明的思想倾向性。比如《祖国妈妈,我爱您!》、《爷爷,你在天堂可好?》……句式上也可作变换,采用倒装、感叹、反问等,渲染文章的情绪色彩。
2、拟个有创意的标题
人们常说:“眉目传情惹人眼”,标题就像文章的眼睛,如果能新颖独特,富有个性,那么就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视线。这是在准确、简洁基础上的一项较高要求,拟出的题目要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能反映个人风格并有一定的创造性。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拟人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美感;排比对偶可以使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美……在作文标题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采,使标题形象生动,含义隽永。如《桂花雨》、《流浪的小鱼儿》等题目,小作者在拟题时运用比喻、拟人等最具美化作用的修辞手法使题目熠熠生辉。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有的小作者拟的标题很就很有创意,如《笑一笑,十年少》、《都是习惯惹得祸》、《快乐女声》、《一饱口福》等,读来觉得活泼,形象,谐趣。看来,借用“它山之石”,即巧妙地借用或者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题目等,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读者“一见钟情”,感觉到“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一份亲切。
三、给文章编织一件美丽的“衣裳”
不同的设计师设计的建筑物风格各异,不同的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各具风采。语言是智慧的结晶,是个性的展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语言可以为文章编织出一件件美丽的“衣裳”。鼓励学生在作文语言做到通顺、明白、规范的基础上,正要做到真情流露、彰显个性、富有创意。
1、语言准确简洁
语言要准确,切忌含糊其辞,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修改作文时要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力求准确无误。语言要简洁,切忌华而不实,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力求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要注意锤词练句,做到“篇无累句,句无累字”。
人有千面,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和风细雨,有的温婉可人,有的干练果断,有的感情细腻,有的粗枝大叶……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各自的不同特点来吧。
2、语言真实本色
本色是最真实的面貌,作文时应使用最真实的语言,讲真话,抒真情,表真意,来表现出人物的本色。如有的文雅,有的粗俗,有的直爽,有的虚伪……抓住了人物的本色,也就抓住了人物的个性。
要写出本色,就要写好自己的感受。真实的、细腻的感受反映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真实的想法、真挚的情意、真切的感受。
3、语言生动形象
作文的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要认真观察,细心体味,把握其人、事、物的特征;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而丰富的形象;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得人、事、物更加生动、形象、逼真。
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形神兼备,让人如见其人;状物时,准确鲜明,令人如睹其物;写事时,平易朴实,叫人如闻其声。幽默也是一种语言智慧,作文时还应力求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在写作中,首先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表达中,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抒写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表达方式;对学生习作中的“异想天开”,用智慧和理性去鼓励,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情感。总之,少一点条条框框,多呵护学生的稚气、灵性,日久天长,学生一定能摆脱“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从而独立地、自觉地、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实现作文的个性化,真正写出属于“我”的精彩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