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量作了具体的明确的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鉴于此,本人申报市级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段课外阅读的研究》,到目前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有效地阅读课外书籍,这学期我在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中实施了课外阅读考核的尝试,把它作为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学期下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 课外阅读考核内容:
我把课外阅读考核的内容分为四大块:
1. 背诵部分。
① 古诗词。分两块:必背与选背。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必背70首
诗中选取篇目,必背限研训中心规定五年级段必背诗,教师推荐的一些优秀作品为选背。必背完成,该项便得优秀,选背部分加“☆”,最多的可加三颗“☆”。
② 现代优秀散文。教师向学生介绍朱自清、冰心等著名的散文作家的作品,
如《背影》《荷塘月色》《匆匆》《再寄小读者》等,供学生选择背诵,背诵两篇便得:“优秀”。
③ 成语、谚语、格言。由学生自由挑选背诵,保底不封顶。保底数为来自练
习中的成语、谚语、格言。
2. 阅读部分。
① 阅读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状况,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
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了《海伦•凯勒》一文后,学生知道了海伦•凯勒,都很想读她的作品,我便向学生介绍:《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和《我黑暗中的光明》等,学生兴趣浓厚,班中掀起了“海伦•凯勒”热。随机在课余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
② 阅读量。学期初便在班级成立“图书漂流中心”(由每位同学至少提供一
本有益图书组成),制定漂流方案,有负责漂流的同学登记,统计漂流量。到目前为止全班漂流量达928人次,最多的已在漂流中心借阅36本有益图书。该项目的考核同样是保底而不封顶,达到保底数便是“优秀”。
3. 采蜜摘记。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订一份自己喜欢的报纸,鼓励读报。读完后
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内容,做一本采蜜本,分类收集资料,贵在坚持。
4. 新闻阅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为了培养学生从
小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求学生每天收听或收看新闻5分钟左右,并适当作记录。
二、 课外阅读考核办法
1. 自定目标。课外阅读不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负担,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
和爱好,确立相应的目标。学期开始,我让学生自己制定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目标和计划。数量上要求保底(稍作努力,便可达到),既有压力,又有余地。让他们觉得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老师要我读书”,从而提高阅读的自觉性。
2. 分期分块考核。考核采取平时和期末、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办法。
背诵部分——古诗词、散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检查记录,老师适当抽查;成语、谚语、格言,采用书面形式,用填空、对句、接龙等方法考查。
阅读部分——从两块进行,一是平时在“好书大家读”时间里,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看过的书,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评分;二是阅读量、阅读兴趣能保底。
采蜜摘记——在平时读报时间,学生轮流读报,由同学评分;期末上交采蜜本备查。
新闻阅读——每天早晨安排“现在播报”时间,由学生自己组织说新闻,并针对新闻事件谈自己的看法,由学生互相评分。
只要达到学期初自己制定的目标,人人都可以得优,好的优秀加“☆”,乃至推荐评“学校读书小明星”。
实施课外阅读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课余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个半学期下来,学生不但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觉得课余时间过得特别充实,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有效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