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63

[ 徐兆东 文选 ]   

培养问题意识 碰撞智慧火花

◇ 徐兆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个体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科学育人的方法之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创造潜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问、好问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本身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发学生思维,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诱发学生养成主动思索质疑的习惯。每篇课文的学习,课前预习阶段可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两个问题;课中安排一些质疑环节;课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里,从平凡无奇处,从司空见惯中,从理所当然间先发疑问,去开启智慧之门,不时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
  “为什么这句诗写成:白发三千丈?”
  “为什么不把弯弯的月亮说成像香蕉呢?”
  “看到《咏鹅》的插图,鹅的脚为什么长在身体后半部分呢?”
  ……
  学生有问题想问了,但较多的是缺乏胆量,具有畏惧心理。这当中既有一向少思索,不提(或很少提)问题的通病,也有惧怕一旦说错引来众人嘲笑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状况,应大胆鼓励学生,要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告诉学生,课堂本身就是出错的地方。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课堂上谁都不提问题,谁都不出错误,那还需要老师吗?有问题师生一起来探讨,有错误大家一起来指正。对能大胆质疑,积极发言的同学,要细心呵护他们敢于质疑的心理。不论问题是深是浅,是否有价值,都应给予肯定;要多发现和挖掘学生质疑中的闪光点,不时地进行表扬激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及异想天开的设想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眼光和会心的微笑,而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讥笑。从而构建心理安全区域,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大舞台的演员,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个引导者、主持人,是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不是什么权威。教师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具有的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索,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宽容、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活泼、互动、和谐的有利情境,还学生以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问难,促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想探究问题,让学生敢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并能放心大胆地站起来,无所顾忌地说出来。这样,要比教师讲有效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包含有创新的思维,这正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查找思考、讨论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的机会,而不是等什么权威来给他们做定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重视指导,让学生会问、善问
  学生敢问了,多问了,我们呵护并赞赏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又要重视问题的质量。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研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去求异思维,怎样“于不疑处见疑”,等等。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走出单向思维的死胡同,学会进行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既能按定势、惯性思考,也能变向、换位思考。使学生既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顺向思维,也有“反弹琵琶成新曲”的逆向思维,更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向思维。
  一次,我到低年级听一位老师教《狼和小羊》时,一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异议:“狼这么凶猛,根本用不着找借口就可以把小羊吃掉。”该教师认为这位同学的求异思维应该肯定,高度表扬了他,接着告诉学生寓言故事内容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还鼓励学生自己动笔改写《狼和小羊》。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
  
  四、拓展思维,让学生自主质疑
  学生能质疑,就说明他们对所问感兴趣,随着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更强烈,质疑兴趣更浓,就会出现自主质疑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质疑并能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另外,我们提倡孩子要多看课外书。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主动阅读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自学求知的过程中,达到了自问、自悟、自得的效果。这样的学习,具体而贴近生活,学习好像在不经意地进行,而不经意的学习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提问,不只是教师的事,更应该是学生的事。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轮的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是激发者与被激发者的关系。正像是用钥匙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要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激发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教育,事半功倍,以“小举措缔造大成效”的方式,让学生乐问、好问,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在“问”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欢口镇中心校]
  

培养问题意识 碰撞智慧火花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