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59

[ 周立轩 文选 ]   

谈阅读

◇ 周立轩

  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心志技巧。阅读要把握住体裁,因为不同体裁有着不同的行文特点,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从体裁角度,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
  小说阅读阅读小说,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塑造人物形象是第一位的,因为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侧面描写,包括环境、衬托、类比、对照等。了解了小说的三要素,了解了塑造人物的方法,才能悟出小说的主题结构,悟出小说的风格特点等。
  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和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我们阅读小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也就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
   散文阅读阅读散文,要注意把握散文的基本类型。散文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叙事散文、咏物散文和写景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其写人记事,很少有单一、完整与曲折的情节,通常是选取某些场面、某些片段甚或是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散文记事,或一事一旨,或多事一旨,往往有点睛之笔置设于叙事的前后。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或借物明理。托物言志,其所蕴情理较为含蓄,在写作上常用比喻象征手法;借物抒情或借物明理是借助某物与某人某事的相关联系来抒发对某人某事的情感,来揭示一种道理。阅读写景散文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景物的特征和色调。一般来讲,写景多以哀景见哀情、乐景见乐情,以静景见静境、动景见动境;但有时为了强化哀乐动静,也以哀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以静景写动境、动景写静境。前者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是要把握写作的顺序。写景散文,其写作顺序多为时间和空间;从时空的变化可看出散文的行文脉络。三是要把握观察点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点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均无变化,有一方发生变化,双方均发生了变化。明晰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散文的写法及层次。
  诗歌阅读诗歌是借助形象、用凝练的语言与富有韵律的节奏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感情的。阅读诗歌,一般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揣摩意境。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需要用意象来创设,意象是诗歌中可感知的形象符号,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意境是透过意象浸润出来的,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第一要著就是要领悟诗歌的意象。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展示的是落寞单调的意象,这种意象,创设的是沉郁悲凉的意境,浸透的是羁旅者断肠的情怀。2、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意象、意境和情景人物的。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这句诗,连用了五个叠词,烘托的是一种压抑冷寂的气氛。3、分析艺术手法。为了创设意境,以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诗歌还往往要采用一些艺术手法。诗歌常采用的艺术手法有象征、比喻、拟人、衬托、夸张、反复、排比、铺陈、借代等。分析艺术手法,很有助于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这四句诗,构成了排比,形成了铺陈,烘托了木兰整装待发的紧张气氛,渲染了木兰从军后的激动心情。
  戏剧阅读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阅读戏剧,要注意把握矛盾冲突、解析人物形象和感悟人物语言。1、把握矛盾冲突。戏剧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矛盾冲突上,有矛盾冲突才有“戏味”,才有人物的性格展示。戏剧的矛盾冲突,一般可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局四个阶段,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2、解析人物形象。戏剧的戏剧性主要来自于矛盾冲突,而戏剧矛盾冲突的形成则主要来自于人物的行动。因此,我们阅读戏剧,就是通过审视人物的行动来体味人物的性格和思想。3、感悟人物语言。语言是戏剧铺展情节、表现矛盾、描写人物的主要工具。戏剧的语言,其最大特点就是角色化与个性化,具体来说,就是剧中的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职业、年龄、经历、生活习惯、社会地位以及个人修养等。因此,阅读戏剧,感悟语言是走进人物的重要的途径。
  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文学作品,学会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观察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大沙河中心校]
  

谈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