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轻音乐声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建议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
(上课:教师多媒体投影:咱们的学堂,咱自己作主。)
师:同学们,学堂是咱们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展示自我的舞台,这舞台属于在座的各位。今天,咱们就自己作主来学习一篇千古佳作《雨霖铃》。(多媒体投影课题)
(点评:课堂起始环节营造氛围很重要,师生入戏自然,教师笑容和蔼,学生配合积极,开场很轻松,课堂气氛很好)
(教师投影:开放性问题一:词的一般常识你了解多少?)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积累?
生1: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多数词为两段,分别叫上片、下片,也叫上阕、下阕。只一段的叫单片,三段的叫三叠。
生2:词的别称有诗余、长短句、曲、曲子词等。词按风格可以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生3:我想补充一点,每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一定会有词牌,词牌表示词的不同曲调。
生4:我知道词是可以唱的……
师:你说的对,请问你会唱哪一首词吗?大家鼓励一下。
(师擅长课堂教学机智,有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掌声中,生试唱《虞美人》几句,众生喝彩)
师:太棒了!你很优秀。那么,对于这首《雨霖铃》,同学们了解多少?
生: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作,婉约词风,著名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走进柳永。我们可以通过注释获得相关的知识。我这里再给大家作个补充。请前排的一位同学朗读。
(多媒体展示一:《雨霖铃》,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多媒体展示二: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字耆卿,排行第七,福建崇安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郎中。一生创作了大量慢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行役之情。存有《乐章集》)
(点评: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注释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正确看待诗人的离别真情。智育目标:了解词的一般常识,探讨词中表现离情的方法,熟读成诵。能力目标:初步训练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点评:三维目标,层次设置合理)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
(多媒体投影: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二: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诵词?)
生1:要有感情,不能读得太快,要注意声音的起伏变化。
生2:普通话要标准一点,还有,要抑扬顿挫,感情要充沛。
师:老师也认为要朗诵得好,要注意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有感情,注意好节奏。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说明我们中间一定有很多朗诵高手。古典诗词品读时,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词。
(点评:老师点评学生的回答时一直使用的是赞美的语言,肯定的语气,这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被赏识,到目前为止老师没有点名让学生回答,都是学生主动解答问题。这才体现了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多媒体出示:“你读——我读——大家读”,及《雨霖铃》全词)
师:哪组同学先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功底?
(两位男生起来朗读,师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位男士,他送别的是位红颜知己,此词一出,当时就受到了广大女士的欢迎与追捧,今天有喜欢它的女生吗?有的话就大胆读出你的喜欢!
(一女生读)
师:大家认为哪组同学读得好呢?
(学生二人点评,肯定女生朗读得很好)
师:恭喜你,你是大家心目中的金牌。其实大家都具备夺金的实力,我也是。下面请大家听听我的声音。
(播放程振理老师朗诵录音,学生鼓掌)
(点评:教师与学生同一平台参与朗读,给学生亲近感,示范朗读更直接教会学生朗读要领。师重视诗词的朗读教学。)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全词)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三: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首词?)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们认为“诗言志,词表情”,欣赏词要抓住“词眼”,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生2:词的创作离不开多种手法的应用,所以我们在赏析词作的时候应结合词作中突出的表现手法。
生3:我觉得应该先读懂词在写什么,如果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风格对理解词作也应有帮助。
师:很好,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具备了这样的欣赏功力,同学们一定能更专业地欣赏这首词。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四:读《雨霖铃》后,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要求大家发言欣赏的句子尽量不要重复,所以对自己喜欢的句子一定要抢先下手啊。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分组认真讨论)
生1:我喜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很传神地截取了情人分别时最难舍难分的画面,虽然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撕心裂肺,但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味。
生2:我喜欢的是第一句。作者在表达情感之前,先用景物渲染出了离别前的氛围。“寒蝉”说明季节是秋季,秋季最易产生愁情,此时分别更易感到伤感。“骤雨初歇”,自然界的骤雨虽已歇下,但送别人心中的雨呢?是否下的更大?(学生掌声)
生3:我喜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极写两人空间相隔的久远,“烟波”使人想到“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虽然那句写的是乡愁而这句表现的是情愁。“暮霭沉沉”写出了黄昏的凄迷感,“沉沉”与上面的“去去”都是叠字,读起来很好听,虽然不懂“去去”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的欣赏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到位啊。“去去”与“念”都是去声,“去去”二字连用,愈发能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的时候应该一字一顿,才能觉得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点评:学生回答精彩,老师解答简洁到位,备课充分才能这样举重若轻)
生4:我喜欢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的人“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这样就使得“离情”不是个体而成了具有共性的情感。这段离情发生在“清秋”之时,离情就更甚于平常。
师:同学们的赏析都文采飞扬,但老师发现词作中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还没有人欣赏。
生5:我认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酒醒”一句既照应了前文中的“都门帐饮”,又表明作者定是在情人走后又借酒浇愁了,所以才会在很久以后才醒来。有一种“但愿常醉不愿醒”的伤感。后一句以景衬情,让人觉得充满诗情画意。(学生掌声)
生6:“此去经年”句比较好,“经年”使时间的跨度一下变得很大,同时说明即使时间过了很久,作者仍对远去的人念念不忘 。
生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句中“无绪”应是重点,而“兰舟催发”使离别顿时有了紧迫之感,该怎么做才能在分别之时诉尽心中的万语千言呢?我觉得此句设了一个悬念。
师:大家的赏析各抒己见。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
(多媒体投影:开放性问题五: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核心情感?又是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这种感情的?)
生:表现了一种离别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出示投影:核心情感:离别情 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融情于景)
师:同学们能具体说明一下情景的处理关系吗。
生: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仕途失意的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生:全词以“离情”为线,贯穿全篇,不管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围绕它。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兰舟”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月残风的“远方”,以及良辰好景虚设的“某地”,空间万变,“离情”不易。抓住了主线,突出了主题。将真挚的爱情写得淋漓尽致。
师:妙极。后排的同学意见如何?
生: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从离别之前到离别之时,再到离别之后,不论勾勒环境,刻画情态,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或借景抒情,或因情而设景,以景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
生:全词表达的离别之痛,作者选择冷落的秋景作衬托,情和景水乳交融,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孤寂冷落,所以选用的景物也孤单冷清,在这些句子里,词人并未写自己如何苦闷。但从这些景物里,我们已经深深地窥见词人心灵深处的沉痛哀伤。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回顾刚才同学们欣赏这首词的过程,我们总结一下诗歌鉴赏的步骤。
(出示投影:诗词鉴赏步骤
诵读感悟———→理解体悟
↑↓
分析品悟←———知人领悟 )
师:强调一个“悟”字,“悟”者,“吾心也”,用心感悟、体悟、领悟、品悟,此乃诗歌鉴赏之要义。下面我们总结一个诗词鉴赏歌,同学们齐读。
(出示投影:
诗词赏鉴歌
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可忘。
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
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
熟读成诵记心上,修养感悟为鉴赏。 )
(点评:在学生自由赏析之后,老师及时加以总结使得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我这里有四幅插图,让我们按照词的内容为这四幅图画排序。
(出示四幅画的投影,画面略)
生:2、4、3、1
(师调整画面顺序,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情节提示,背诵《雨霖铃》)
生:(背诵全词)
(点评:教师设计画面引导学生记诵诗词,别出心裁)
师:大家知道每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表明这首词该用什么曲调唱。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回归词的本源特征——合乐而歌,有同学能为我们唱出这首词吗?用属于你自己的个性曲调?
(生推荐同学,一生自行口头编曲演唱)
(点评:能让学生在这么多老师的注视下唱出自己的个性曲调,教师调动能力很强)
师:太棒了。下面,我请大家欣赏一曲《雨霖铃》。
(师投影展示FLASH动漫《雨霖铃》,学生自觉跟唱)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完成一个“迁移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与你朝夕相处的同桌,明天就要转学到很远的地方读书了,离别前,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整理成类似现代歌词的样式,用心底的自由音乐把它唱出来。)
(生积极准备,小组交流,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写功和唱功?各小组推荐一下。
(两位学生争相展示自己的创作,风格各异,不乏稚嫩,但同学们叫好声不断,随之下课铃响起。)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啊,一转眼,我们也到了离别的时刻。就让老师给你们留句赠言吧。
(多媒体投影:赠言:储蓄成功,燃亮人生)
(点评:每节课一句赠言,是程老师教学的一个独特环节,这种赠言既是对学生课堂的整理回顾,又可启发学生思考,长期坚持对学生的成长定有好处)
师:谢谢同学们,再见。(《雨霖铃》现代版歌曲“相看泪眼”音乐起,下课。)
(总评:这是一节成功的自主探究学习课,恰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和引导中把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合作交流的权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整节课以生为本,以文为媒,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很好的搭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课最大的亮点,一是贯穿整节课的赏识教育,这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二是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整节课张弛有度,环节清晰,音画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执教者 程振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泗洪中学办公室主任】
【点评者 黄振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泗洪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附:学生印象文章
记忆深处的程振理老师
胡青松
我在洪中呆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一直难以忘怀的是那个美丽校园所留给我的无数回忆。无论是广场罗马柱上方盘旋的鸽群,还是满园飘香的丹桂,抑或是形态优美的银杏树,那个校园中快乐生长的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时常会触动我感动的弦。它们在四季的轮回中所散发出的馥郁,是我至今也无法磨灭的。
认识程振理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归根到底是因为写作的缘故。我和我的朋友梅飞飞(现就读于云南师大,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三本诗集)到这个学校,结识的第一位朋友便是程老师了。那时我已写作好些年,我和梅飞飞去找程老师,完全是慕名而去的。我们听说程老师是个校园作家,在当地小有名气,并且在语文教学方面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思路。见面之后,我们就渐渐地熟悉了。
程老师这个人很好相处,平易近人,和我很谈得来,我们的话题很广泛,涉及多方面。身为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毕业班班主任的他,工作挺繁忙的,即便如此,我每次去办公室找他,他都会放下手头的事,与我交流一些事。我记得犹为深刻的是,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最近又写了什么诗啊!在他眼里,我都成了天才诗人了!
他经常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拼命地写文章,甚至在考试的前一天还不忘写上几篇。学生时代的他就有很多文章发表了,他说他仿佛在我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虽然公务较多,但他仍笔耕照旧,这多少让我有点敬佩。
程振理老师应该算作对我帮助比较大的一个朋友级的老师,我的作品在学报上不断地发表也得益于他的器重。他在写作方面毫不吝啬地帮我。我在学校曾办过一份学生版的诗歌刊物《诗界》,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导,他时常鼓励我在这方面干出点名堂来。那份不太完美的简报似的刊物,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总算没有辜负他的厚望。我曾经还和他一起主持过一届校园青春诗会,并且在学报上开了专版,这在当时,算是难得的一次锻炼机遇。
转眼之间从学校毕业考进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已是好久没回去看看了,母校在我脑海里总是不断地闪现着。我始终记着一个名叫程振理的老师,他曾给予我的关爱,使我永生难忘。
我与程振理老师之间是一种建立在文学殿堂上的高尚情谊。
【胡青松:2003年毕业于江苏省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