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缺乏效度的现象。一是“包办代替”,如教师提个问题,自己先说出一大半,学生再象征性地跟说一点儿,就算答对了,貌似启发,却一点看不出学生思考的轨迹。二是一节课热热闹闹地上下来,却看不到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不知智障学生是真会还是假会。
新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努力从多方面做出突破,包括增加课程功能,改变课程结构,增设符合培智教育特点的课程门类,增加课程弹性等。我认为,这些努力其实都是要求培智学校教学一定要追求“有效教学”。本文将结合校本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分层化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1.目标确定的全面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在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上趋于个体的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特别是智障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如:我在设计《游黄山》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等多个目标。
2.目标任务分层化。语文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提取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对学生的目标进行统整,筛选出具体每节课的终点目标(终点目标也就是学生这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终点目标确定后,设计每个学生的子目标(子目标是学生具体操作的目标)和教学流程。
以阅读课《哭泣的小河》这一内容为例,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终点目标和子目标:
终点目标 能够说出小河哭泣的原因,知道以什么方式来保护身边的小河。
子目标 不同学生子目标不同。
子目标举例:
能力较强的学生许**的子目标 能力较弱的学生张**的子目标
1.默读一遍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
3.划出重点词,说说词义。
哭泣 嬉戏 混浊 讨厌
4.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小河原来是什么样?
(3)小河现在成了什么样?小河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4)小河的心声是什么? 1.跟老师读几个重点生字词:
闻死小河哭泣干净讨厌
2.看图,听老师讲解有关课文的重点内容。
(1)本节课所学的课文的题目是《哭泣的小河》。
(2)听教师轻声的读课文,在老师帮助下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不能将垃圾、污水倒入河中。
二、语文教学内容精选化、生活化
目前,培智学校现有的语文教材是199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编委会编著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一至九年级教科书。这套教材从轻度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参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它很难适应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教育训练,同时在内容上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存在差距。我校自2002年起开始了对中、重度弱智儿童语文教材编写的探索,经历了编写、修改、编写、再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力图让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在语文教学主题的选择上我们做到生活化,拟订十八个教学主题,这些主题与智障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的学校、认识自己、常用的物品、科学与科技、我们的社区、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十八个主题。其次,再将每个主题分成三个课题,分别供低、中、高年级使用。老师根据本班所处的年级段,围绕课题选材教学。
这十八个主题和五十四个课题几乎涵盖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与以往有的培智学校开展的主题教学相比较,在内容上则显得更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附表(一):语文教学中部分主题和课题
主题 课题
低年级(1—3年级) 中年级(4—6年级) 高年级(7—9年级)
我们的学校 学校的成员和设施 爱护校园 校园生活乐趣多
认识自己 我的相貌和身体 我长大了 踏上青春路
三、语文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
1.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原则。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
2.选择语文教学法的最佳效果原则。最佳效果,是指语文教师选用的教学法必须在一节课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方法和效果的统一。例如: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绘画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各种语文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教学中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
这里说的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死套”教案中的预设性、计划性的教学模式,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推动更多的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主题活动穿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活动,保持智障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活动,保持长久的高涨学习情绪;通过活动,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了解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了,并保持对教学过程持续监控。例如在《汽水里的秘密》一课,从复习旧知,到课文分析,再到巩固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我穿插了多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观察、发现,最终轻松破解“汽水里的秘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起来也非常快乐、轻松。
五、语文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大多数智障学生都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因此,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发挥“互帮互助”小组作用,优化语文教学组织。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互帮互助”小组作用,让学习能力稍强的孩子带着他的帮助象一同学习、一同破解遇到的困难,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成就感,
2.尊重每一位智障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觉得有些智障学生思考问题慢,或知道他们根本不会回答问题,就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反应相对快的学生答题,长期下去,这些思维缓慢的学生,变得更不愿意去思考一些本应该会的问题,心理上也变得更自卑,因此,我们应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变通地处理问题。一节语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非常难的,一定是有梯度的。所以我们可将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差些的同学,通过他们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行,产生成就感,在自然的氛围中融入课堂,使所有的同学都机会展示自己。
六、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化
语文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在培智学校,几乎每位教师每天都要用到激励法,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们经常因为老师给的一张彩色纸片而兴奋半天,但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当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其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以上是结合我校校本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探讨培智学校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将不断地研究、总结,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② 沈大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