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74

[ 朱秀霞 文选 ]   

浅论课堂教学机智

◇ 朱秀霞

  很多年前,当我走上三尺讲台时,因为我个头不够高,父母很为我担心,怎么服得住学生。说实话,面对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同学们,我还真是有些胆怯。但是,凭着自己观察能力、自控能力、调适能力、释疑能力以及幽默能力,一路走来,却也顺风顺水。由此我得出结论:现代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备课堂教学机智。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迅速、准确、灵活地作出判断、处理,以保持课堂平衡,维持正常教学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无法预设、无法预知的精彩。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敏锐的观察能力。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目标的观察能力,而是一种适时的、动态的观察。观察能力强的教师细致敏锐,能迅速捕获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并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容量,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进而引导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中,不少事例证明,教师对学生上课时反常的行为举止、表情态度如果熟视无睹,那么就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低下。记得有一次,我借别班开一堂公开课,发现有位同学目光游离,面容泛红,继而俯下身子,头埋在了手臂里。我发现情况不对,但又不能中止课堂教学,于是利用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轻轻询问了情况,然后请其同桌送她到医务室。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我一心只为上好公开课,不注意学生的反常现象,很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
  第二,理智的自控能力。它是一种自控、律己能力。泰戈尔说,没有理智的感情就像一把没有手柄的剑,会让握着的人伤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要一定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能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出解决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尽快引入正常的教学过程中。
  有一次在抽查家庭作业时,又是这位男生没做我很生气,就责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可没想到他头一昂,眼一瞪:“我不想做,你怎么着!”听到这句话,我的血一阵一阵往脸上涌,半天没说出话来。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是屏住呼吸看“好戏”。我对自己说:“不能发火!他情绪反常,肯定有原因!”于是我调整自己急促的呼吸,用平静的语调对他和全班同学说:“老师看得出来,你的心情不好,没关系,老师有时心情也会不好。不过老师的经验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有一个办法,想试一试吗?”顿时,紧张的气氛开始放松下来,他也疑惑地看了看我,有所触动。我顺势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下面由这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好不好?”(该生朗读较好)大家鼓掌欢迎。于是他慢慢站起来读课文,虽然声音不大,但教室终于恢复了和谐和平静, “干戈”化为“玉帛”。我用冷静理智控制住了自己情绪,机敏及时地调控了课堂,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如果当时不能自控,必然师生对峙,陷入僵局,不但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而且还可能混乱甚至意外
  第三,灵活的调适能力。调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调整到合适状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得知识;二是调整教师的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在上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请同学们谈谈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有一位同学为文中的骗子大声疾呼:“以恶制恶,有何不可?大路不平,旁人铲!”顿时群情躁动,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我就灵机一动,顺着这个同学的思路说:“那么下面请你们举行一次辩论会,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绪高涨,参与性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道理越遍越明。同学们在辩论中坚持了正确认识,也及时修正了错误的想法。我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高效的释疑能力。释疑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能用广泛猎取到的各种知识信息,能对学生突然提出的疑问,甚至意料之外的问题,迅速、准确且热情、圆满地予以引导和解答,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有学生认为诗中“欲语泪先流”中“泪”字表现了词人面对此情此景,往事一幕一幕展现在眼前,与爱人生离死别,心中痛不欲生的感情。但是,立马就有学生提出此时“泪”包括的不仅是家之泪,更多的是国之泪……于是,我暂时停止往下的分析,开始就这个“泪”让同学们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我适时在黑板上写下: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收到了预设之外的精彩。
  五、睿智的幽默能力。教师的幽默能力分为语言幽默和形体幽默两种,即能够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理智的具有幽默气息的语言调控课堂,完成传递知识信息和释疑解惑的任务;能够运用表情举止传授知识,传递调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的信息。
  有一次在上公开课时,因为事前没时间与学生沟通,学生都很紧张,如果立即上新课,弄不好会冷场。于是我说了一段带有幽默意味的“导入语”,巧妙地扭转了上课之初紧张沉闷的局面,同时又毫不费力地导入了新课。
  值得提出的是,课堂上教师表现出来的这些机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通过某次学习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一靠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经验积累,二靠理论学习的不断积累,三靠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满腔热情的关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机智正是我骄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初级中学】
  
  
  

浅论课堂教学机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