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20

[ 钟桂芳 文选 ]   

择高处立,就平地坐

◇ 钟桂芳

  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整册教材的高度,充分考虑每个单元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的统整,做到“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需要;“胸怀大局”——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出发;“着眼细节”——落实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是头等大事。它将直接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获得预习方法,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发挥有效作用。预习单设计好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自读课文,学习字词,积极思维,一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就渐渐在学生眼前铺陈开来。
  进入高年级,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淡化了识字教学,大都布置学生预习时进行扩词、描红,课堂上可有可无地检查一下就算了事。作为高段目标的一部分,识字教学当然不能在语文课堂上缺席,它的立身之处在哪里?
  今天进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是在学生预习整组课文,并完成《预习单》的情况下展开教学的。《预习单》包括默读、词语学习、了解内容、拓展阅读四个板块,是根据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的。其中,“词语学习”板块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小屯 刁难挑剔择菜薅草衰弱驮着后生茂腾腾 波涛汹涌
  岂知 蓦然战栗骤雨高粱枣树搏击姥姥数九隆冬 清清爽爽
  1、第一遍能够读对的打“√” ;2、需要查生字表或词典才能确认的打“△”;
  3、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我还不理解的打“?”
  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时,我从已经完成的预习单出发,在学生“不确定”、“有疑问”的地方花力气,设计教学环节。
  许多同学对“数九隆冬”的“数”的读音有疑惑,我便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选择的小练习。
  数九隆冬A、shǔ jiǔ lóng dōngB、shù jiǔ lóng dōng
  在大家自主辨别的基础上,老师介绍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我国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每九天为一个九,到春分一共有九个九。“数”在这里表示一个一个往下数,要读第三声,请选错的同学自己再读一读。这样,大家既清楚地掌握了正确的读音,又了解了相关的民风民俗,把这个词语读“厚”了。
  第四单元是一个民族文化单元,其中的《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表现的是源自北方的民间工艺、民间乐舞。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北方特色的词语,如“薅草、小屯、择菜、后生”等。这样的语言因为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不管是在语音,还是语义上都是难点。课堂上,教师把它们作为词串放在一起学习,在和普通话、本地方言的比较中理解、发现,从而认识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语言也有地方特色。我们这里一般讲南方话,也就是吴方言,长江以北呢,一般讲北方话。这里面有着许多的学问,激发学生对多样化的中国语言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从低年级开始,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一直强调汉字的音、形、义,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识字教学必须“水涨船高”,体现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这就需要把识字教学引向汉字文化的探究,关注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比如枣树的“枣”字,学生容易写错,老师边讲解,边演示:枣树上的刺很多,所以最早的时候,它就是两个“刺”重叠。慢慢演变成了繁写字。后来简化时就把下面的刺写成了两点。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枣”字,学生觉得很有趣。
  
  
  再看这个衰弱的“衰”字:它的本意是用草编织的衣服,蓑衣,这样的衣服很容易破,一不小心就拉了很多的口子,慢慢发展就成了今天的“衰”字,现在常常用它来表示衰弱、衰败的意思。 “衰”的字形像一幅画,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
  
  
  “枣”和“衰”都是会意字,探究它们的字形来源是一件趣事。这时推荐同学们去看看《说文解字》这本书,就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觉得汉字很有意思,有了继续探究汉字文化的一种冲动。
  目前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圈画批注、写写自己的体会”这是家常便饭,但真正的写字训练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大多数只能“靠边站”。数学老师常常说,“百讲不如一练”。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是一样,同样需要“趁热打铁”,手脑并用。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这一单元字词教学的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择(zhái zé)菜挣(zhèngzhēng)扎挑剔(tì tī)斜背(bēi bèi)响鼓
  2.请在正确的字下画上横线。
  (衰哀)弱高(梁粱) 战(栗粟)(搏博)击
  3.听写。
  枣树驮着波涛汹涌清清爽爽
  第1题主要检测的是字音,第2题主要帮助学生辨别形近字,听写部分主要检查容易写错的生字。结合学生当堂完成的学习单,我借助实物投影进行了现场校对和点评。其中的“驮”字,我说:“马大了驮的东西才多,所以右边是个‘大’字。”“爽”字不容易写好看,我便在学习单上示范写一个:一横短短向上斜,四个小叉中间排,撇和捺,要舒展。之后的学生临摹,大家不仅记住了这个字特殊的笔顺,而且大都能把“爽”字写得端正、美观。
  荣毅仁先生曾有“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的家训,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很有指导意义。“择高处立”就是要有统揽全局的思想,仰望语文教学的星空;就平地坐,就是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设计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以开放的视野,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北校区】
  

择高处立,就平地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