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549

[ 孙娟 文选 ]   

信心,提升写字水平的催化剂

◇ 孙娟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于2008年6月刊登了郝玉梅老师有关写字教学的一篇心得《老师写“错”的精彩》,内容大致如下:
  教学 “草”字的写法,郝老师先把“艹”高高地写在田字格的上部,离横中线很远的地方。然后,把“日”字写在靠近横中线的地方,再把“十”字写在横中线下方。同学们看后笑了,纷纷提出建议。最后她按照大家的建议把“草”字工工整整重写了一遍。结果在那天的习字册上,全班同学的“草”字都写得很漂亮。究其原因,一般情况下,遇到难写的字,教师总会从提醒的角度,事先将字写在田字格中,特别提醒学生:这个字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可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在这节课上,老师略施小“错”,让学生在热心“帮助”老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个字形的记忆。
  郝老师故意露拙,巧妙出错,激发了孩子们写字的热情,树立起能写好字的信心(老师有时也会写不好的),不能不说这是写字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俗话说:“信心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写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有效的方法,合适的途径培养学生“我能写好字”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的信心,达到催化写字水平提升这一目标呢?笔者曾作过如下几点教学尝试:
  一、精心储备,相机对比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内容设计同样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从学写汉字伊始,我就将他们第一次写字练习作业收集齐全,精心保存,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有时半个月,有时一个月,视学生写字整齐水平确定)再不断地向“储备库”“输入”写字练习作业,同时也让学生自己筛选“输出”以前的写字练习作业,在一次次的“输入”“输出”中,学生很直观地从自我对比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真切地为自己感到骄傲,自信心得到增强。“再继续练习,我能写得更好”的自我期待会不断强化,为学生坚持练字,写出一手好字奠定心理基础。
  二、巧妙点评,“赏”“拨”并举
  小学生年龄小,感知能力尚未完善,他们在读帖时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难以整体、完善地对一个汉字的结构、笔画进行把握。临帖时又因基本笔画练习不够扎实,腕力弱,横竖撇捺点书写经常不到位。因此,在点评学生所练写的字时,需要教者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蹲下身子看学生”,采用切实有效的点评方法,做到赞赏、点拨并举。如书写颜体字“黄”时,对结构把握好,但笔画还欠缺火候的孩子可以这样“赏”“拨”:“你已将“黄”字了然于胸,再将这两个笔画写匀称些,就更棒了!”对有些笔画写得好,但整体不够紧凑的孩子则这样“赏”“拨”:“你的这一横有力坚挺,中间一竖稳重均匀,很有颜体的韵味。如果再注意点笔画的穿插、布局,这个字会更美观。”赏中有拨,赏后再拨,会使学生品尝到写字的成就感,感到自己所写的字有可取之处,然后“向上的心”(多尔语)才会使他愿意听取你的建议,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更正练习。批改写字本时,可以开展夺红旗、奖励五角星的活动。老师在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上一面小红旗或画一个五角星,看谁的红旗最多。学生收到作业本时,总是很高兴地看看自己的红旗数量,然后一脸的笑容。
  “我知道我某方面是好的,如果能再注意点其它方面,我就能更好。”这是巧妙点拨,“赏”“拨”并举能给所有孩子带来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善抓契机,多式展览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被人赏识、被人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学生练字同样也有这样的需要。我利用我校是全国写字特色学校这一教育契机,抓住班级“写字栏”、学校“文化墙”、“黑板报”及各级各类“写字考级、比赛”等一系列的契机,让学生全员参与,从发动准备到有序训练再到全力参与,每一次的写字教育活动都让学生有展览自己作品的机会。比如:写字栏最多能贴十多幅作品,我就将其余的作品贴在教室的四面墙壁上;参加省、市、县比赛的只能一小部分,我就让其余作品在班级比赛,也设一、二、三等奖……
  除此以外,邀请家长评委参加班级展览,将练习作品陈列到校园中心路两侧等等都是简捷而有效的展览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孩子搭建自信和成功的舞台,让写字和练习书法变得富有诗意起来,当练字成为了一种习惯,并成为一种兴趣的时候,一手漂亮的字体自然也就形成了,这样的学生自然是充满着自信和快乐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信心,提升写字水平的催化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