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难!”这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有的共识。说它“难”,一是因为阅读理解题要考查的知识点多而杂,选材范围又包罗万象,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题;二是因为理解阅读题的方法抽象,尤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循,因此大家皆将之视为畏途,在复习时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是遍地开花,四处搜罗,以求侥幸碰到。事实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承载着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正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而阅读理解类的题目,又很能检测出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受家长和师生的重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呢?让我们从三则不同类型的短文阅读题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渗透着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有着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功能。阅读理解题自然要与阅读教学相适应。
案例一:《郑板桥》(内容略)
1.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① 后来中(zhōnɡ zhònɡ)了进士 ② 散(sǎn sàn)发
③ 他身背(bēi bèi)一个长口袋 ④ 号(háo hào)称
2.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1) 诗书画三绝:① 断;② 尽,完;③ 精湛的,少有的;④ 无论如何。
(2) 四时不谢:① 感激;② 认错;③ 拒绝;④ 凋落。
(3) 闹灾荒:① 不安静;② 发生;③ 发作,发泄;④ 搞,弄。
3.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4. 把文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自成一家。
( )
② 指充满了美妙的情趣。 ( )
5. 本文主要写郑板桥_______方面的杰出成就和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后一方面举的3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合加点字的意思,理解句子。
“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节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是因为它们象征着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反思:这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真实体现了教师出卷时惯常的思考方法。从内容来看,包括了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词、解释词语、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理解短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有的还包括了造句、加标点等。这样的命题与我们的阅读教学一脉相承,似乎全面考核了学生的能力,其实恰恰相反。联系整张试卷,其缺陷一目了然:基础知识题多且重复,导致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被基础知识挤占,阅读能力考核严重缩水,完全违背了阅读理解题测试的本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将阅读教学当成了包罗万物的“容器”,阅读理解题变成了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题,阅读理解过程则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完全抹杀了阅读理解题所具有的个性特点,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成为空中楼阁,完全异化成基础知识的机械练习,结果便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偏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把阅读素养的提升无形中淡化。
二、 艰难前行的现实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重基础知识轻阅读理解的阅读理解题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一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感受和体验的阅读理解题应运而生。
案例二:《最贵的蛋是“笨蛋”》(内容略)
1. 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 老师说“你最贵”,意思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妈妈的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短文中众多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这类试题因其答案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又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而受到师生的喜爱。但若从阅读能力的角度审视,则很值得商榷,其一:这类设计偏向于考核学生主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对阅读能力的检测则成了隔靴搔痒之举;其二,因为答案的主观性和开放性,教师很难从阅读能力的角度给予评价,只能从语句是否规范、想法是否道德、情感是否健康、审美是否独到、思维是否深刻等判断,而学生是否能准确地解答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喜好,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成了可有可无之举;第三,阅读试题的重心向口语交际、写话偏离,很容易把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行为从“读写结合”偏向“写话习作”,使阅读能力成了游离于短文外的一张“皮”。
两则不同风格的阅读理解题,彰显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理念,那就是: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次要的,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才是主要的。这就直接导致占语文教学大部分时间的阅读教学,要么被用于背课文、抄词语、背解释、组词辨词、模仿句式等,要么被用于读写结合,模仿、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有限,“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成了镜中花。
三、 阳光灿烂的未来
如何克服上述不足,全面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呢?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阅读素养测试理念。在当前,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的实践为我们做出了示范。① PIRLS指出:阅读素养是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年轻的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群体进行娱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PIRLS非常关注阅读的目的与情境,这体现在它强调阅读者“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者群体并进行娱乐”。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活动的具体实践中体现为不同的阅读情境。PIRLS关注儿童阅读发生的具体情境,以此将评价中的儿童阅读活动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关注他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在PIRLS的阅读素养评价中,阅读能力已经与生活相联系,完全融入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娱乐、学习、工作等等,这恰恰体现了新课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PIRLS与新课标的追求目标是并行不悖的。
PIRLS将阅读理解过程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二是进行直接推论;三是解释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观点;四是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成分。并将每一层次都细化成为具体的目标,主张学生能利用“旧知”建构“新知”,培养“获取信息、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这恰恰是PIRLS实践的精髓所在,也正是以往阅读训练题所欠缺的。
案例三:《南极洲:冰雪之地》(内容略)
(1) 根据文章,企鹅用翅膀做什么?
A. 飞行。 B. 游泳。
C. 为小企鹅取暖。D. 挺直身体走动。
(2) 南极洲最寒冷的部分在哪里?
(3) 为什么文章里说“把一杯煮沸的水,泼向空中,在它落地之前,就已经结冰了”?
A. 告诉你南极洲的水有多热。
B. 说明他们在南极洲喝什么。
C. 告诉你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工作。
D. 说明南极洲有多冷。
(4) 你想去南极洲旅游吗?结合短文说明你想去或者不想去的理由。
(5) 这篇文章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介绍南极洲:
① 《南极洲简介》 ② 《来自南极洲的信》
你认为哪一种资料比较有趣?为什么?
反思:本案例的问题设计彻底摒弃了对文章的繁琐分析,不再着重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技巧,诸如词语解释、句子含义等,而是倾向于测试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与PIRLS“阅读过程应该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设计理念密切相关,鲜明地体现了PIRLS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具体体现为:
1. 获取信息。设计的问题在短文中都有现成的答案,但要求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回答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类,从“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考虑;第二类,从“进行直接推论”考虑。本例中,学生只要认真研读文本,前三个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 解释信息。这是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既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的过程。通常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说法,从自己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体验、感悟。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体验能否与短文有效对接,培养学生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如(4)。
3. 评价信息。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的评价和对表达形式的评价。因为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而评价类型试题则以原生态的方式展现出他们的真实水平。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特理解,训练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5)。
当然,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递进、提升的关系,一如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螺旋上升。因此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中运用应体现梯度,有针对性地教学,有针对性地考查。由于PIRLS研究的科学严谨和规范,正日益成为全世界儿童阅读能力测试的样板。当然,鉴于PIRLS对文本的选择、命题的原则、选择题和问答题的设计都有严格的标准,同时由于PIRLS研究的对象只针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儿童,而我们各个学段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都要培养,需要有一整套的考查方案,完全把它移植到课堂还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准确把握PIRLS科学理念的基础上,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PIRLS的设计为蓝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而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博采众长,我们的未来一定会阳光灿烂!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三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