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994

[ 汤爱华 文选 ]   

诵读滋心田,经典润人生

◇ 汤爱华

  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经典作品是母语表达的代表之作。儿童诵读经典,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同时通过诵读回味中外文化的精华,探寻语言的源头,可得到多方面的滋润和营养。
  一、 “诵读经典”是儿童成长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十三岁之前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理解力比较薄弱,侧重发展记忆力则意义非凡。古往今来,熟读成诵是人们一直沿用的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诵读经典”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其一,诵读经典是学习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经典,都可以成为孩子根基中最闪亮的部分。当下,诵读经典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孔子、孟子、老子,不知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我们的教育方向将严重偏离轨道。
  其二,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读诵经典能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有助于对各方面知识的领悟。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大量实验证明,诵读经典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诵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 记忆力加强;儿童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提高语文等各个学科的水平;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使其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其三,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儿童的潜力是超出成人想象的,我们愈去开发它,愈能激发儿童内在的智力潜能。据相关研究、教学、试验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可明显稳定下来。在经过4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觉得学生的吸收能力提高了,老师教起来变得轻松多了。学生潜能得到开发,功课进步,自制力明显趋好。
  二、 “诵读经典”内容选择要科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习语言时,运用音乐、节奏可以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产生兴奋的情绪,达到长时间记忆的目的,韵律优美的歌谣、韵文往往记忆尤为深刻。因此,我们给儿童诵读的经典作品应选择一些押韵的诗性文本和便于上口、易于记诵的经典章节,让孩子在快乐的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积淀良好的语感,培养对母语的热爱。
  走出观念误区,遵循认知规律。在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在思想上有疑虑,在认识上有偏差,进入一些误区,诸如认为传统经典不适合孩子诵读;怀疑诵读经典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孩子学业太重,没有时间诵读经典等。背诵是儿童的专长。长期的诵读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阅读古文的能力,陶冶性灵,开阔心胸。多读一本经典,多读一句美文,积累知识,效果长远。
  针对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经典。关于诵读的经典,我觉得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孩子,可以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儿童蒙学读物开始诵读;有一定基础后,才能开始读《论语》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字字详解的,也不可能完全明白所读的内容,只要大概领略就可以了,在他逐渐长大的岁月里,这些早先积累的东西,会慢慢反刍,慢慢转变成语言的营养。
  三、 “经典诵读”应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一主阵地
  学校、老师的信心和督导至关重要。通过读诵经典,老师可享受跟着学生一起进步的愉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激活儿童的读诵意识,呈现其读诵激情。孩子们渴望富有变幻色彩的生活,教师也渴望富有创意的教学生活。
  发现亮点,凸显潜质。应放大学生的进步,充分展现孩子们的才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教师要相信学生都是人才。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在学生热情高涨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改善后期行为。让学生在诵读中洞察,在触摸中感悟,在学习中思索。构建充满朗朗读书声的校园,使诵读成为习惯。以典型引路,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引导互动,传递方法。学校可利用教师诵读赛、家长开放周和书画展等形式,丰富师生诵读活动;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小组比读、个人演读等方式,师生共同吟诵;利用每天晨读课时间,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将所背诵的内容加以复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轻松背诗、诵经、读名著,受益颇多。
  真诚呵护,体现爱心。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在儿童时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在鼓励中增强自信心与信念,增强学习欲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阻力、失败、挫折,这是必然情况。对于孩子的诵读行为,要加以精心呵护。对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方法;对教师来说,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 “经典诵读”还应延伸到家庭
   家长的坚持、陪伴和关注也是教孩子读诵经典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要达成一种“默契”,一种“和谐”,跟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陪伴,亲近经典。创造一个好的家庭诵读环境,让孩子自然浸濡,乐在其中,亲近经典。父母应有意识地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珍惜和父母一起“读经”的美好时光。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爸爸读一句,妈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天天如此,家长参与,同步学习,共同发展。
  愉快诵读,不求理解。我建议父母应以“自然轻松”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多一些赞美。美好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切不可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做。
  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教孩子背书,得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建议,按照我们所提供教材的书目顺序开始诵读,千万不要跳书、跳章、跳节,经典的诵读顺序是经过专家研究编排的,是符合儿童诵读记忆的规律的。坚持一年半载,自然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经典诵读时,润物无声处。有坚持,才有积累;有积累,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硕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也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朝夕行为。我们期待着在诵读经典这张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美的图画,让孩子快乐学习,幸福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诵读滋心田,经典润人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