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人文性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将原本稚拙懵懂的孩童塑造成富有生机活力、鲜明个性,承载着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个体。
一言以蔽之,语文课堂要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
一、 涵养诗意的性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千百次地证实: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意的创作。美和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和花朵那样有机地联系着。”语文教育,不仅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以文学作品为主,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意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语文,应该诗意地栖息在艺术及创造的殿堂。
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创造,是语文学科也是学生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创造孩子自己思想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但多元思维要服务于主导的价值取向。学习《狐假虎威》时,有的孩子说这只狐狸真聪明,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意识到,孩子讲狐狸的“聪明”是对的,但这种“聪明”是不应该鼓励的。
诗意的性灵还要显示出精神探求的力度。语文课堂要引领和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唤醒学生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善良、真诚、豁达、宽厚、悲悯、内省等民族的魂灵,以及对所有美好事物无条件的恒久的渴望,等等。语文教学,要力图从审美的角度,化庸常为非凡,从平淡之处开掘灿烂,点亮明媚的诗意,用道德理想来引领学生提升惯常生活蕴含的意义,触摸生命的质感,升华高尚的情感。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对“探”字韵味与意境的发掘,有着鲜明的诗意。父母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浓情蜜意,全让一个“探”字“泄了密”,真可谓“此处景语皆情语,只著一字见风流”。 声情并茂的朗读、入情入境的对话、丰富生动的想象、轻柔舒缓的音乐、细腻动人的画面……感染着学生,也感染着所有的人。学生思想的引领、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培育正是这种执著的探求,如清渠溉稻,如雨润春花,“诗意”在一点一滴中渗透,随机真实、自然无痕,让孩子心灵和精神的质地温润丰盈起来。
二、 培育哲学的慧眼
生命是自然所赐,但美丽的生活,则是智慧所赐。美好的人生需要智慧的引领。这智慧就是哲学。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也在于使个体生活得更有意义、更高尚。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一种严肃的态度来看待人的存在问题,启发他们去体验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使个体从中受到存在的教育,提升自己存在的智慧。
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触及到人类生存过程中深层恒久的爱、友谊、诚实、智慧、勇敢,还有生死等。而经典的意义就是它会不断地与你的生命和体验碰撞,擦出总能让你灵魂与智慧“颤栗”的火花,然后增加新的体味。经典往往难以在一节课或几节课中全面展开,却蔓延到你生命与思想成长的未来。《丑小鸭》真的就只是一个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吗?低浅层次的阅读大概是这样,但是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会觉得小鸭子离开鸭场飞向天鹅湖的过程变得更重要。因为那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它就是这样简单而深刻地诠释了成长的哲理。教师在课堂上乃至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要把这种哲学感悟和智慧渗透给孩子,帮助孩子汲取经典的精神营养,发展自己的心灵,拥有一双深邃从容对接世界和人生的慧眼,从而显示经典千年的美丽与光辉。
三、 锻造宽广的襟怀
拥有什么样的襟怀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基座。一个人志趣高远,则可变柔为刚,一个人襟怀宽广,则可化薄为厚。这样的人才拥有“独立之思想”和“自由之精神”,才能有所担当,独立无惧,坚韧不拔。语文课堂要充分开掘、构架、整合课程资源的人文内核,呈现给孩子最真实厚重的背景,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观照文本,文本才有活力,才能锻造孩子宽广的胸襟,使他们拥有大语文、大宇宙的理念,拥有穿越时空的眼光,树立起为人的尊严。著名特级教师祝禧力行着“文化语文”课堂,努力让语文教学回到真实的情景,回到综合的生活,突破书本与生活的藩篱,填平学科与学科的鸿沟,让儿童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愉悦。《蝴蝶翩翩》的教学表明:文化,是一条语文“回家”的路。教学中,教师通过“蝴蝶”这一文化主题,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蝴蝶”文化的开发与启蒙,引导孩子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关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课堂的疆域无限广阔,古今中外,逾越千年,音乐与书画、诗词与戏曲、爱情与生命、人物与蝴蝶……水乳交融,成为孩子文化和精神的盛宴。这样的主题怎能不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养料?如此的语文课堂令孩子流连忘返,为他们拓开了广阔的文化视野,锻造了宽广的襟怀,使他们由此进入一种最幸福的精神自由境界。
四、 播下读书的种子
读书可变化气质,令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不可抗拒的魅力。让读书成为孩子终其一生的爱好,是教育最大的成功。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垂范、课堂的引导、家长的协作等多种渠道,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把书香的魅力与智慧传递给孩子,在孩子的心里播下读书的种子,“给孩子大量的积累就是教师给孩子的积德”。让书香浸润心灵,让生命高贵!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