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993

  

乐于“疑” 善于“问”

◇ 封 红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乐疑、善问,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担心学生的问题把自己难住了,回答不上来,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失去“尊严“,失去威信,孰不知,质疑恰恰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一、 质疑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持久来自内在的需求。在课堂上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质疑最多,从学生的质疑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不断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如在教《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学生对金字塔如何建造产生了很多疑问:“几千年前,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那么大、那么重的石块的?又是如何砌到这个高度的?”“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只有书上讲的那一种吗?”我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不断地产生疑问、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二、 质疑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
  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能反映学生理解的难点和困惑点,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我在教《早》一课时,课文中有一个内容是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说鲁迅用过的书屋在东北角上,很多学生质疑鲁迅先生的书桌是图中的哪一张。我们平时看图的顺序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文中的插图和我们平时看图的方向有所不同,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仔细研读文中叙述的内容,再用笔画一画,学生终于弄明白了方位,正确地找到鲁迅书桌所在的位置。常言道“教为学服务”,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乐疑
  “学源于思”,有思考、多质疑才有探索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在教《变色龙》一课时,为了弄明白变色龙是如何捕食的,我播放了变色龙捕食的过程。刚放完,全班学生都把手举了起来,问题也跟着来了:“变色龙捕食的动作怎么那么快?”“它的眼睛长在上面,看前方的食物为何那么准?”“变色龙的舌头有多长?”课堂中不断地出现“提问—解答—辩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从而更加自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敞开自己的心扉,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你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接受学生的思维,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这样学生才敢疑、乐疑。
  二、 合理组织,传授方法,促使学生善疑
  质疑是一种艺术,只有“善疑”,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也只有“善疑”,学生才能体验由“疑”所带来的交流之乐。
  课前质疑。课前质疑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学,提出疑问。课前质疑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质疑本,每学一篇新课文前都要进行自主预习,把自己初读课文时最初的想法,最原始的疑惑记录下来,不用分类,无需处理。学生只有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才是自己的问题,无论问题的深与浅、是否有价值,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课中质疑。学生课前有了一个自学的过程,课堂学习就有了针对性,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了,思维也自然活跃了。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质疑方法:
  1. 针对课题质疑。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小学课本中许多文题都能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我板书完课题,直接问学生:“看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这是什么人的衣袋?为什么他的衣袋装满了昆虫?”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逐步深入。
  2. 抓住关键词语质疑。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只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秦兵马俑》一课,只要抓住“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围绕课文重点,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经常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质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得到培养,质疑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 切入课文含意深刻处质疑。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含意较为深刻的句段,学生往往读不懂,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才能理解,而这些句段往往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细细品味后才能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在此处质疑,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文本理解得更深、更透,更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乐于“疑” 善于“问”
目录